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我一向对有关爱情的书籍和电影格外鄙视。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滥情的时代,不管我们怎么搔首弄姿和眉目传情,始终找不到到达真爱的旅程。我们一方面显摆着对爱情的无所谓,另一方面又因爱的缺乏而深感焦灼与空虚。虽然这个时代已被搞成了自由恋爱的超级市场,可每个人,既不屑于...
评分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问题,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爱的艺术并非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千万不要误以为看了这本书,就学会了爱,爱不是公式,不是操作手册...
评分无意中发现了这本《爱的艺术》,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的,由艾•弗洛姆著,李剑鸣译。读完一遍感悟颇多,让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现代的社会,如何去培养这种爱的能力,如何去正视爱,需要我们每个人慢慢去学习爱的理论,去努力实践爱。 琐碎的点滴~O(∩_...
评分很多学科,源于哲学,或者说的更武断一点,追寻所有学科的根源,都将追溯到某个哲学问题。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困惑,必须要从哲学去寻找答案和解脱。而“爱情”,就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 看过很多探讨爱情话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里面的主...
评分这个版本不像是译文出版社的水平,错误太多了。现在仅就最明显的错误(很抱歉我没有和原著和其他译本比对)捉虫如下: 页23 行12-13 “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疑为缀句 页62 注1行2 “如时母女神”疑为通译湿婆 (亦见于页90页 注1) 页83 ...
3月12日,本家、蓓蓓和我横穿武汉长江大桥,在蓓蓓老房子附近的巷子里偶遇一间旧书店,顺便淘了这本87年版的《爱的艺术》。记下来,存档。
评分棒得无可言说。
评分很薄的小黄书,大学时在火车卧铺上看的。
评分人们不应该把从思想上找到答案看作最终目的,最终把握世界的唯一可能性不在思想,而在体验统一。
评分我在一个很恰当的时刻,从我家书柜里翻出了这本发黄的小册子,立刻被震撼了,它永远改变了我对爱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