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Antonio Skarmeta)
1940年生于智利,是拉美“文学爆炸”后至今仍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1973年智利发生右翼军事政变,他从智利流亡到西德,成为倍受尊崇的作家、教授以及导演。其作品充分反映出当时许多拉美知识分子对民主的向往,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出版。他不但在拉美享有盛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位有影响、风头正劲的作家。代表作有《邮差》《我梦见雪在烧》《叛乱》等。
2003年作品《为爱而偷》赢得西语文坛奖金最高的“行星文学奖”,由凭借《四千金的情人》战胜《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大导演费尔南多·特鲁埃瓦搬上荧幕。
《邮差》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故事。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不朽诗句的力量与热情,激荡出一场深刻感人的忘年情谊。马里奥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他不愿走上渔夫生涯,而是选择在美丽黑岛上当一名邮差。这座小岛紧挨大陆边,虽然居民不少,但马里奥邮政服务的对象却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岛上唯一识字的居民,在岛上过着流放生涯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在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间,邮差与诗人间的友谊日渐滋长,当马里奥爱上了岛上一位年轻艳丽的酒馆女侍时,他便央求诗人指点他写诗以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不旋踵间,在生动譬喻、情谊交织的相互唱答中,岛上的空气也随之炙烈、浓郁了起来……
“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伤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电影《邮差》中马里奥给聂鲁达的录音
拿到书就是一个邮包,感觉很好 此外,想来此书原本的魅力已经在翻译过程中荡然无存。 应该是那些对话精彩吧?读不出来 应该是诗美吧?也看不出来 应该是拉美人奔放绮丽的幻想吧?也不清楚 不过涉及到诗歌和语言,文化的隔阂总是难逃这样的困境。 只能这样看:据说这是本拉美好...
评分我与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相遇,起初是兴奋、幸福,继而成为不幸。他们让我对一切现实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屑于顾。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已经足够乏味,我们又何必知道别人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总有一些作家用他们的神来之笔冲击着我的这种牢不可破的观念,他们似乎在喋喋不休...
评分【读品】罗豫/文 激动人心的诺贝尔颁奖季刚刚过去,文学爱好者们的热议还未散尽,这本《邮差》,载着26年前得主巴勃罗·聂鲁达的传奇和情诗,款款出现在看过或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们视野中。拆开别出心裁的邮件式包装,翻到吉利的第8页,就可以读到年轻的小邮差和大诗人聂鲁达之...
评分一部好的小说,是用来使人遗忘使人觉得恍惚的,即便过了整整一个小时,翻过《邮差》的最后一页之后,也很难回得了神来。那是另一个由文字编织出来的世界,透露着智利西海岸的湿润盐味,有阳光跟随着风的呼啸,让人觉得目眩,而大海上的鳞鳞金色光芒,仿佛永无尽头,一个身影站...
评分很远,和我们隔着12个时差,地形最狭长的国度;很近,他的诗歌就在脑海里吟唱。没错,是智利,聂鲁达。异国的风吹过太平洋,吹开《邮差》这本书,我看到诗歌的重要性-----能泡到姑娘还不重要吗? 一个懒惰的渔夫,事实上他根本没打过渔,因为偶然,他接近了诗歌。天性浪漫...
喜欢译者的文笔。想拥有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全部已出版的书,只想看李红琴老师翻译的版本,这大概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
评分倒数第二章真是让人脸发烧的情色小说啊啊!!!
评分倒数第二章真是让人脸发烧的情色小说啊啊!!!
评分不喜欢,不过也不太忍心打2星????
评分倒数第二章真是让人脸发烧的情色小说啊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