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全20冊)》是一部集體編寫的曆史巨著,主編是司馬光,協修是劉恕、劉攽和範祖禹,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原欲定名為《通誌》,神宗即位後,把《通誌》改名為《資治通鑒》,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曆史,分為294捲,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捲,《考異》30捲。編成這部巨著共花瞭19年的時間。司馬光是為瞭鞏固當時的封建政權,纔編寫《資治通鑒》,這就決定瞭此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曆史上的君主,根據他們的纔能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資治通鑒》都作瞭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譴責,以為後世君主的鑒戒。《資治通鑒》還有許多很有價值的關於軍事、經濟、文化、學術思想、史學等方麵的曆史記載。《資治通鑒》所搜集的材料十分豐富,據估計,《資治通鑒》所引之書多達300多種。《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極為重要的編年史,不僅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瞭統治經驗,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全書體例嚴謹,前後脈絡分明,語言文字也極為簡練。這些對後世史學都産生瞭極大的影響。
公元七五七年,安史之乱中雎阳(今河南商丘)被围,城中粮尽,因雎阳处于唐代江、淮的租、庸运入中原地区的中枢,守将张巡与许远决定不弃城,为解决粮食问题,他们以居民为食,期待援军来临。据《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的张巡传记载当时雎阳守军所食人数为“所食人口二三万,...
評分公元七五七年,安史之乱中雎阳(今河南商丘)被围,城中粮尽,因雎阳处于唐代江、淮的租、庸运入中原地区的中枢,守将张巡与许远决定不弃城,为解决粮食问题,他们以居民为食,期待援军来临。据《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的张巡传记载当时雎阳守军所食人数为“所食人口二三万,...
評分《通鉴》里记载田横客店自杀前说的文字是这样的: 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斩吾头,驰...
評分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偷空读点书,翻到“情僧”苏曼殊对刘半农说的一句话:“半农,这个时候,你还讲什么诗,求什么学问!”唬得我一愣:是啊,读书到底是为什么? 古人讲读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早已不合时宜。曾国藩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那...
評分编年体相比于纪传体更能让人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以前所熟悉的人物、事件随着翻页都一个一个地串接起来。对于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人物关系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跟纪传体史书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历史在你的手中不断地推进。这个对于读书的人来...
很經典的一個版本。
评分2006年,請得@中華書局 點校本通鑒,初不曾用心,隻讀到漢紀就擱下瞭。自去年五月底,始重讀,今日終於讀完,用時近14個月。抬首窗外,猶如大夢一場。總覺得那一切的波瀾,那一切的苦難,那些仁人誌士留下的甘棠佳話,那些暴君賊寇留下遍野鬼哭,如此難以想像。這是最好的電視劇,最好的小說。隻是與小說不同,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前人的血,依然埋藏在我們腳下的土地裏;我們自己,也終將歸於同一片土地,以至於我們的孩子、孫子,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评分沒看完
评分沒看完
评分隻能說讀過一部分。一個司馬遷,一個司馬光,真是司馬史傢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