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哲学家

和尚与哲学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h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简介:

赖声川

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获得诸多奖项。赖声川同时是藏传佛教信徒,译有多本藏传佛教书籍。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出品人:
页数:267
译者:陆元昶
出版时间:2005-5
价格:1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2609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宗教 
  • 佛教 
  • 和尚与哲学家 
  • 佛学 
  • 法国 
  • 文化 
  • 新思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

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二次文藝復興會在西方發生嗎? 蔣勁松 “二十世紀最有意義的事件之一也許就是佛教傳到了西方。”——英國歷史學家阿爾諾德•湯因比   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應用美學研究中心成員、神經生物學家法蘭西斯科•瓦萊拉曾說過,“我們認為,對於亞洲哲...  

评分

【书摘】佛教与西方哲学 不完全是书摘,其实里面有一点个人体会。但总体上是摘录,而摘录的内容是按照我自己的观点来组织的。组织内容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观点。对西方哲学不是很熟悉,对书中的很多观点不是很明白。如果摘录的重点和方向和原书不符,请水平高的指出,也希望不...  

评分

我看了陆译本,也看了赖译本,陆作为译者,对佛教尤其是藏传系统似乎不太了解(也许是针对一些名词的曲笔?那可真的误会大了),加上删节很多,读起来有些莫名其妙,还有就是中文翻译者的一个通病,中国话外国说法,句式繁复,要看懂都要主谓宾分析一下,我希望翻译家们多去读...  

评分

《和尚与哲学家》与其说是一本佛教和西方科学思想的对话集,倒不如说是一场佛教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和西方科学思辨的一次对话。书中以作为父亲的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对与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的问话开始。深入浅出地从佛教到底是什么?是宗教还...  

评分

1972年,26岁的马修·理查德取得了细胞遗传学的博士学位。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是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法兰索瓦·雅各布,授予他学位的则是由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创建的巴斯德研究所。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位极具潜力的生物学家能在未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但此时的马修却在为...  

用户评价

评分

西哲史内部思想多样性远远多于佛教,所以父亲常以某种哲学观点比附佛教思想。儿子佛学立场始终如一:人生痛苦,痛苦来源于无知和我执,但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非非有非非无(既非虚无也非实在),涅槃即对内在佛陀的发现,从觉醒到利他,于是人人皆佛陀、此处即极乐。佛教给如今西哲最大的启示就是对生命意义、人生智慧和生活技术的重视,这和尼采对古希腊哲学家的再发现是一致的,但尼采走向权力意志向外扩张,而佛教走向精神往内心求证。西哲初期理论对生活并不占优,苏柏亚开始重视理论,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皆保存理性静观与幸福生活为了正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斯宾诺莎伦理学中完成,之后(17c中期)哲学遗忘了生活,脱胎于哲学的科学对道德和智慧更几无贡献。父亲以科学实证要求佛教形而上学内容,但亲身体验并不比实证证据更少合法性。

评分

怎样达到更长久持续的幸福

评分

并不难读。

评分

人生是一场修行

评分

10年前看过一次不太理解佛教里头很多的名相和解释 这次再看一遍 觉得豁然开朗 其实对于全球或者西方世界而言 能为他俩理解的佛教 是发源印度根正苗红的大乘密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