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夏目漱石 日本文学 日本 小说 心 文学 外国文学 日本小说
发表于2025-02-02
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哥儿》《心》均为夏目漱石的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作。
《哥儿》是一部诙谐小说。通过一个不请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通篇如圾上走九,一气流注,而寓庄于谐,妙趣横生,至今仍是脸炙人口的作品,实为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心》则多少带有现今所说的推理色彩。“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后也自杀而死。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们、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这部中篇可以说是漱石最为引人入胜的作品,至今仍脐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日本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对日本文学影响极大。
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庆应三年)生于江户(现东京)一小吏家庭,14岁入二松学合系统学习“汉籍”(中国古籍),浸润了东方美学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日后文学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写“汉诗”(汉语古诗)是其终生爱好和精神寄托。“漱石”之名,即出自《晋书・孙楚传》中“漱石枕流”之句。
21岁就读于第一高等中学本科,23岁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英文专业学习。其间因痛感东西方文学观的巨大差异而陷入极度的精神苦闷之中。1895年赴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为日后《哥儿》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翌年转去熊本县任高等中学讲师。1899年赴英国留学3年,学习英国文学和教学法。回国后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中学和东京帝大讲授英文,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我是猫》,并一举成名。
1907年进入朝日新闻社任小说专栏作家,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一直笔耕不辍,直至1916年(大正五年)因胃溃疡去世。是年仅49岁。
对人物的分析如同用刀剖开心脏一样,充满日本人的细腻和冷酷,经典~
评分对人物的分析如同用刀剖开心脏一样,充满日本人的细腻和冷酷,经典~
评分夏目漱石的作品.喜欢书中用淡色笔调叙述对人性的深刻描画,当我看到先生因为K君的自杀而自我赎罪后的结局时,内心很是为先生感到悲伤.<心>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便是K在给先生的遗言中最后那一句"本该早日死,为何活至今?"始终敲打我内心,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当生存成为不可能时,死便是解脱的唯一途径。人性本来就经不起过分的思考和反思,这只会让不堪更加不堪,让丑陋更加丑陋,先生的悲剧小部分是叔父一家造成的,大部分是他性格的纤细温柔或者说是优柔寡断(或者准确的说是过度反省也未可知),死了的先生肯定没有被救赎,生命本身就是没有救赎的。
评分《心》第二第三遍,对照周大勇版阅读。《哥儿》第一遍,对照胡毓文/董学昌版。《哥儿》的语言跟夏目漱石后期的作品完全不同呀!文字有趣精力充沛;《心》读了三个版本也没觉得哪个版本特别好,没啥区别,《哥儿》的区别可大了,林少华版明显不及胡毓文/董学昌的活泼生动。非常之喜欢《哥儿》时期的夏目漱石。
丰子恺说:"夏目漱石真是一个最像人的人!"。今天卧在公园里读完了这小说,我要说这个赞美是非常由衷的~。可以的话我愿意再添半句,那就是“夏目漱石的心真是一颗最像心的心!” 我看的这本是林少华译的。林先生在“译者的话”里说这小说“多少带有现今所说的推理色彩。。...
评分对于这一点我极有发言权,因为从小家庭的变故,让我过早地经历了很多可能小孩子不需要经历的大人的伎俩,或者诡诈。在这些伎俩中,我既看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又看到要独自面对整个社会的害怕和软弱,以及在对孩子的爱和自身的生存前提下,人性的自私和虚伪。但人是不会正大光明...
评分 评分生活的稳定与差错,于人的信任与怀疑。 “天生的恶人是没有的,大多数的好人,在突然发生什么的时候,会突然变成恶人。” 人心无根本好坏之分,因为一件事就能改变人的性质。正是不确定性,让先生无法接受自己同样为这种「人」,拥有这般「心」的设定,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自我...
评分昨天在车上和老公聊起《心》,我们前后脚读完。 我说,你觉得小姐是不是也婊婊的。 老公:是的,而且她的表现很奇怪,对于k的死应该也是有感觉的吧。 我:你有没有想过,先生迟迟不和小姐表白,夫人和小姐生出一计,小姐故意和k亲近,让k喜欢上小姐,让先生妒忌,冲动之下和小...
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