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地背负者的心灵史诗
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 以欲望的轻为灵魂的重作证
李佩甫习惯于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书写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
在他的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其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联。
《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
而横亘在所有叙事之下的,则是古老乡村沿袭而来的民间故事和传奇。在这里,民间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已经植入“背着土地行走”的“城里人”的灵魂记忆中,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的迷茫和困顿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哺和滋养。
借助这次写作,李佩甫完成了对知识分子在时代鼎革之际的人生选择与生命状态的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名,效果很棒,实至名归。这个假期的任务完成的很顺利,还差《这边风景》,就可以把前五名都读完。 关于写作的三个级别:首先是作者写给大众的,然后是作者写给某个人的,再然后是作者写给自己的。这自己对自己的写法是最为高端的,这本书就是如此,无需...
评分文学到底衰败到了怎样一种程度?《生命册》作为一本至今已出版五年的小说,一本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在文青聚集地豆瓣上评价人数是882人,书评33篇。同时期的一部烂电影恐怕观者和嬉笑怒骂者都是百倍于此,真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了。 公允的讲,茅盾文学奖也并非全都...
评分在《中国作家网》上搜到的一些评论、访谈。 整理如下。 小说评论 一份独特的文学证词 河南日报 李少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2/2012-07-16/134655.html 盘活了现实生活经验——读长篇小说《生命册》光明日报 何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
评分读过的李佩甫的第二部小说,和平原三部曲的第一部《羊的门》一样,长、农村、语言朴实,读完这本书你甚至找不出其中有什么好的细节,感觉就是一部故事发生于农村的网文。 故事分两条线穿插讲述,一条是丢的故事,一条是村里的人和事,然而这两条线并没有多大关联,作者从第一条...
描写平原的故事总是那样精彩,生命的韧劲和人心的赤裸用总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评分实在没觉得好在哪~都接近网络小说水准了~比白鹿原差远了
评分每次茅盾文学奖出来的,都会关注了看一下,不知道为啥,看生命册,就会不自觉想到刘震云,贾平凹,写的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有乡土情怀,生命册看起来主线是无序的,不过套用国外意识流的串法,它又是及其有序的,第一感觉是很好读,第二感觉视角是特别的,知识分子下海的视角会在解读时代背景的深度上,比其他视角来的强烈,他们对时代变迁,人际关系变化,到各种社会现象的讽刺,是更加入骨的,更加形象的,美中不足,觉得主线上很多小人物的刻画,还是浅了点,不由想到前几届的茅盾文学奖,比起来这方面给人不够深刻的感觉
评分结构太差,小说可以砍掉一半。写农村的部分与写商场的部分没有多大关系。
评分一般。感觉有种卑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