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1934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1956毕业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两年后在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970年以《性的政治》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该书当年就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一版销售八万册,从1970~1990年,仅在美国,该书再版八次。作者也一举成为名作家,全美妇女运动的代言人和领袖人物。
1969年,一篇旨在“剖析文学和政治哲学如何精心地合谋着反对性的平等”的博士论文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一版就销售了8万册。从此,这部书成为20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作者米利特一举成为名作家、全美妇女运动的代言人和领袖人物。这就是这本洋洋几十万字的《性的政治》。从1970年至1990年,仅在美国就再版8次。
《第二性》(西蒙·波伏娃)、《女宦官》(G·格丽尔)、《性政治》(凯特·米利特)是号称女权主义必读的三部曲。凯特·米利特用精细的笔触刺入文学作品性意识的骨髓,提取出性领域的强权和支配观念,并乐观地预言男女两性终将结束政治倾扎,人类也终将逃脱优势等级论的桎梏。...
评分一 手头正好也在读冯唐的一本书。“为什么人就不能像看待一只绣花鞋一样看待一只女阴?为什么人就不能像看待一匹马一样看待一只阴茎?” 这话乍看似乎通透,其实细思恐极。 冯唐表现出的勤奋与才华,令这个世界很难忽视他,可这并不能说明他总是对的,事实上他经常说傻话,比如...
评分《第二性》(西蒙·波伏娃)、《女宦官》(G·格丽尔)、《性政治》(凯特·米利特)是号称女权主义必读的三部曲。凯特·米利特用精细的笔触刺入文学作品性意识的骨髓,提取出性领域的强权和支配观念,并乐观地预言男女两性终将结束政治倾扎,人类也终将逃脱优势等级论的桎梏。...
评分 评分大部分是对男性作家作品的分析,不禁想起《日本的女性厌恶》中说的,很多男作家笔下的女性,都只是为了满足男作家的幻想。这幻想指的不是他们对女性的幻想,而是对男性角色、男性地位、男性气质的幻想。作者说平等之路最关键的是思想,这我是赞同的,但说妇女参政议政者专注于...
看了三百多页,剩下部分下学期开学再看了。林丹娅的女性文学课上,做读书报告,思捷说,读完《圣杯与剑》觉得毁三观。现在看来,他一定是没有读过《性的政治》这本书,这才叫毁三观,好不好。赤裸裸地分析,赤裸裸地解剖,读来真的大开眼界,酣畅淋漓。不过,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对女性文学无感的原因。扯远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写作的局限性还是很大的。
评分好读
评分女性主义绕不开的读本
评分第二章第三章是精华,从各个方面反思男权制,发人深思。政治概念的重新定义,颇有启发:政治不在局限于政党、政府、主席等等,而被凯特•米利特定义为一个集团支配另一集团的权力结构,其中包括性别、阶级、种族等。
评分作者还是无法说服我。要么就是我受到男权社会洗脑太严重,要么就是处于对女性作者的排斥和轻蔑,总之这种气急败坏的嘴脸还是很难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