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王小波 杂文 随笔 社会、文化、随笔 中国文学 中国 文学 现当代文学
发表于2025-02-25
我的精神家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波全集•第8卷•杂文: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全集》第八卷杂文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思想的盛宴。以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王小波在本书中谈到了同性恋问题、小说的艺术等问题还有在国外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其行文风格还是一如《沉默的大多数》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果然一个作家的经历对写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插队和当工人的经历如何能深刻体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没有国外留学生活的多年经历如何可以在一个比较层面上看中西文化?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不能靠研究“如何写作”这类书去学习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最多只能是充满学究气的矫揉造作,更多时候只是一团无价值的废纸,真正的写作是融合了现实生活经历与对人的细致观察的,作者经历越丰富,作品可读性越高。
评分王小波的作品能引导人往自由和尊严方面思考,幽默风趣,笔调很随意。王小波说有人批评他思想上不正经,我倒不觉得,顶多是文笔上不严谨——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让他深思熟虑再遣词造句,简直要了他的命了。可惜他45岁就死了,也来不及深思熟虑,发展成为自己的一套严谨的哲学体系了。所谓杂文,就是随意而做,纪录思想的火花。不能算是严谨的文学创作,顶多算时评。如果大家把这个当成王小波的思想的精华,代表王小波文学和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难免有失偏颇和不够全面。最后,王小波读书甚广,常引用罗素、毛姆、维特根斯坦、萧伯纳、卡尔维诺。。。可见一个成熟的作家的文化背景应该是深厚的广泛的。
评分:)今晚越越同學買單,挑了這本,哈哈哈,當作睡前讀物再複習!!----他的隨筆讀起來真順,一下子就又讀完了~
评分:)今晚越越同學買單,挑了這本,哈哈哈,當作睡前讀物再複習!!----他的隨筆讀起來真順,一下子就又讀完了~
评分读不惯也看不惯
为了找几个媚俗的例子,花了约莫一小时翻读了一下。从前都是半页就读不下去了,连我的师承等名篇也都是引文见过何其多次,却始终未得全貌。每每听人家颇怀敬意地谈起此人杂文,或想说点反话,但知道当代文学史的散文部分似乎是写到他这儿就结束了,所以又觉有愧意,只得屡屡缄...
评分 评分一本书,全是俏皮话,你一看就乐了,乐完了你觉得他怪损的,连你也骂了,接着你就反思了。一边看,一边笑,一边思考…这就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分为文化、艺术、社会三部分,作者以似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考虑过的生活。整本书,黑色...
评分初中买的了 当时看到书架上有两本他的书 一本是《我的精神家园》 另一本是《怀疑三步曲》 现在很庆幸买了前者 如果另一种可能发生 可能就与王小波永远擦肩而过了 十几岁的年龄可能还承受不了他小说背后的沉重 五六年过去了 看了很多的书 但是只有这本一直带在身边 一读再读 每...
评分我的精神家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