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中有两个概念很值得注意:“训诂的方式”和“训诂的方法”。这俩词太容易混淆(当然,方式、方法这两个叫法尚有异议,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专有文章辨明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了另外的名词,可参考),但作为两个概念,这一区分实在意义重大。郭在贻没有明确给...
评分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中有两个概念很值得注意:“训诂的方式”和“训诂的方法”。这俩词太容易混淆(当然,方式、方法这两个叫法尚有异议,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专有文章辨明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了另外的名词,可参考),但作为两个概念,这一区分实在意义重大。郭在贻没有明确给...
评分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中有两个概念很值得注意:“训诂的方式”和“训诂的方法”。这俩词太容易混淆(当然,方式、方法这两个叫法尚有异议,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专有文章辨明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了另外的名词,可参考),但作为两个概念,这一区分实在意义重大。郭在贻没有明确给...
评分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中有两个概念很值得注意:“训诂的方式”和“训诂的方法”。这俩词太容易混淆(当然,方式、方法这两个叫法尚有异议,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专有文章辨明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了另外的名词,可参考),但作为两个概念,这一区分实在意义重大。郭在贻没有明确给...
评分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中有两个概念很值得注意:“训诂的方式”和“训诂的方法”。这俩词太容易混淆(当然,方式、方法这两个叫法尚有异议,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专有文章辨明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了另外的名词,可参考),但作为两个概念,这一区分实在意义重大。郭在贻没有明确给...
#比较老旧的书了。作者把训诂跟注释区分开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书中对注释内涵的界定比较笼统,把考据当成注释的一体也有些莫名其妙。与之并列的注疏里面难道没有考据么?焦循的孟子正义怎么写出来的呢?又整本书其实掺水太多,第一章第三节跟第二章可以供初学看看以外,其余的看个目录也就行了。两星半,不能再多。
评分一个考上北大中文系的朋友推荐的。。。据说是考研要读的。。。个人觉得非常平庸。。。
评分一个考上北大中文系的朋友推荐的。。。据说是考研要读的。。。个人觉得非常平庸。。。
评分#比较老旧的书了。作者把训诂跟注释区分开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书中对注释内涵的界定比较笼统,把考据当成注释的一体也有些莫名其妙。与之并列的注疏里面难道没有考据么?焦循的孟子正义怎么写出来的呢?又整本书其实掺水太多,第一章第三节跟第二章可以供初学看看以外,其余的看个目录也就行了。两星半,不能再多。
评分#一个古籍编辑的自我修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