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古代常识教学发展概述
一 常识教学的萌芽
二 秦汉时期的常识教学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常识教学
四 隋唐时期的常识教学
五 宋元时期的常识教学
六 明清(1840年前)时期的常识教学
七 中国古代常识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古代通用蒙学读本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一《急就篇》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二《千字文》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三《开蒙要训》、《蒙求》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四《三字经》、《千家诗》《名物蒙求》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五《幼学琼林》、《幼学平仄易记略》、“杂字”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六 古代常识教学内容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代常识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
一 著名教育家或学者关于常识教学的论述
二 蒙养教材编纂中体现的常识教学思想
三 古代常识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二章 1840至1915年期间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清末的教育改革与近代常识教学
制度的确立
一 鸦片战争时期的常识教学
二 洋务运动时期的常识教学
三 维新运动时期的常识教学
四 清末“新政”时期近代常识教学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与常识教学制度的变更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与常识教学制度的变更
二 小学常识类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
第三节 清末民初通用蒙学读本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一《御制千字诏》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二《妇孺启蒙读本》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三《蒙学课本》《蒙学读本》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四《最新国文教科书》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五 其它教材中的常识教学内容
第三章 1915至1927年期间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常识教学的影响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常识教学思想的冲击
二 提倡以科学和民主作为常识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 科学教育思潮对常识教学改革的推动
第二节 常识课程设置的变革
一 常识课程的演变
二 对常识课程功能的探讨
三 常识教材概况
第三节 常识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一 “单级教授”、“自学辅导主义”和“分团教学”
二 设计教学法与道尔顿制
三 常识类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四章 1927至1949年期间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常识教学
一 常识课程设置的变动
二 自然科教学实践的新进展
三 社会科的教学实践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常识教学
一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二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常识教学
三 编辑教科用书
第三节 常识教学理论的探索
一 关于常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二 关于常识教学的整体功能
三 陈鹤琴的常识教学思想
第四节 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常识教学
一 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常识教学
二 陶行知乡村教育中的常识教学
第五章 教会学校中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教会学校与常识教学
一 教会学校的由来与发展
二 教会学校中“常识”概念的界定
三 教会学校进行常识教学的目的
第二节 教会学校常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 教会学校常识教学的内容
二 教会学校的常识教材
三 教会学校常识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 教会学校常识教学的影响
一 冲击了常识教学的传统内容
二 动摇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
三 为新式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苏区小学的常识教学
一 苏区小学学制及常识课程设置
二 苏区小学常识教学的内容与教材
三 苏区小学常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小学常识教学
一 抗日根据地小学学制及常识课程设置
二 抗日根据地小学的常识教材
三 抗日根据地小学的常识教学方法
四 革命根据地常识教学的特点
第七章 1949至1966年期间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十七年”常识课程的基本概况 ???
一 50年代初期常识课程改造的指导思想
二 陈鹤琴教育思想批判及其对常识教学的影响
三 常识课程设置的演变
第二节“十七年”常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一“十七年”常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规定
二“十七年”常识教材概述
三 典型通用教材分析
第三节“十七年”常识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 对教学原则的认识
二 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程序的认识
三 常识教学的课外活动组织
第八章 1966至1976年期间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常识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变化
一 常识课程的被取消
二 为政治运动服务的常识教学内容
第二节“大课堂’改造“小课堂”
的教学形式
一 以劳动和大批判取代课堂教学
二 工农兵、教师 学生“三结合”
的讲课方式
第九章 1077年以来的小学常识教学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常识教学发展概略
一 常识课程设置的变化
二 常识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规定
三 常识教材的更新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常识教学理论探讨
一 常识教学指导思想
二 常识教学原则
三 对常识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四 常识教学法的研究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常识教学实践
一 自然常识教学实践
二 历史 地理教学实践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