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帝师的一生,通过书信电传和作者分析来叙述.值得一看.
翁同龢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百日维新帷幕刚拉开时,翁氏即被开缺回籍,给戊戌变法留下了沉重的阴影。翁氏为什么被罢官?谁罢了翁氏的官?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慈禧为了剪除光绪皇帝的羽翼,而强迫光绪帝将自己的师傅罢黜。梁启超《维新政变记》称,四月廿...
评分第一次很吃力的读高阳先生的作品,几乎全市半文半白,后半部分的风格像极了蔡东藩先生的《民国演义》。看来自己现阶段还只能读通俗历史读物。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当做是慈禧全传的缩略本,都是晚清的史实,里面通过翁同龢的日记,将慈禧全传里面的那些史实一一呈现。详实的史料...
评分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令光绪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兴趣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评分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令光绪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兴趣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
喜欢高阳的历史小说,通俗而不脱俗,写活了历史,2001年5月14日借阅。
评分高阳先生历史小说之一,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部高阳作品!其实称其为小说并不恰当,高阳本就有将小说写作信史的抱负(基本达到目标),本书实为一部立足于翁同龢日记基础之上的历史传记作品!因为广泛征引翁氏日记,故尔通篇文言多于白话,读来较为费时,却颇为受益,精彩处往往为之拍案叫绝、难以成眠!最欣喜处在于,《慈禧全传》中或为故意略过不写的“甲午之战”和“戊戌政变”,在此书竟得完璧,不啻意外惊喜!书尾所引翁氏绝命诗,“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高阳堪称解人也!
评分扯了点。
评分喜欢高阳的历史小说,通俗而不脱俗,写活了历史,2001年5月14日借阅。
评分高阳先生历史小说之一,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部高阳作品!其实称其为小说并不恰当,高阳本就有将小说写作信史的抱负(基本达到目标),本书实为一部立足于翁同龢日记基础之上的历史传记作品!因为广泛征引翁氏日记,故尔通篇文言多于白话,读来较为费时,却颇为受益,精彩处往往为之拍案叫绝、难以成眠!最欣喜处在于,《慈禧全传》中或为故意略过不写的“甲午之战”和“戊戌政变”,在此书竟得完璧,不啻意外惊喜!书尾所引翁氏绝命诗,“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高阳堪称解人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