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一、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傢製度
(一)無産階級專政與過渡時期
(二)無産階級專政國傢的實質
(三)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傢形式
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及其政權組織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階段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恩想淵源
(二)人民民主專政的形成
(三)人民民主專政的發展階段及其實質
(四)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和優點
(五)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及其發展階段
三、政治體製及其曆史分期
(一)“政治體製”概念的由來
(二)政治體製概念的含義
(三)作為政治體製核心的黨政領導體製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製史的分期
四、政治體製改革
(一)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政治體製改革的含義和性質
(三)政治體製改革的目標和內容
第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政權的建立(1949年10月 1954年9月)
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一)新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
(二)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闡明瞭即將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和基本任務等根本問題
(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告中國人民大團結的實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二、建國初期國傢政權機關的結構和中國共産黨的組織建設
(一)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大行政區省、市人民政府的組織結構
(二)建國初期中國共産黨組織建設狀況
三、中國共産黨和新中國國傢政權,為實現恢復國民經濟和組織國內的社會改革運動而進行的鬥爭
(一)中國共産黨為恢復國民經濟和推動國內的社會改革及建設事業,製定路綫 方針和政策
(二)國傢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全國人民為恢復國民經濟和進行國內社會改革及建設事業而艱苦的工作
四、結語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和新中國政治體製的確立(1954年9月―1956年9月)
一、開始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有係統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二)中國共産黨和國傢政權創造性地開闢瞭一條適閤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政治體製的確立
(一)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和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政治體製的確立
三、中國共産黨和國傢政權機關在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製確立前後兩年中的主要活動及其社會影響
(一)國傢行政機關的主要工作及其社會影響
(二)中國共産黨的建設及其社會影響
(三)國傢最高權力機關進行的主要工作
四、結語
第四章 政治體製結構和職能的暫時調整(1956年9月―1957年7月)
一、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的新形勢和主要任務
(一)國內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的新變化
(二)黨和國傢的主要任務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發展社會生産力
(三)國傢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任務,要求原有的政治體製結構和職能有相應的調整和轉換
二、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和八屆二中全會對調整我國政治體製的影響
(一)黨的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為國傢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瞭正確的方嚮
(二)黨的八大對調整政治體製的積極影響
(三)黨的八屆二中全會對調整政治體製的影響
三、黨的八大後的一年中,黨和國傢在政治體製結構和職能的調整與轉換方麵所進行的主要工作
(一)黨和國傢一些領導人的論述
(二)這一年中政治體製結構和職能的調整與轉換方麵進行的主要工作
四、結語
第五章 政治體製調整和轉換中的麯摺發展(1957年7月―1966年6月)
一、這個時期黨的指導方針上既有繼承和發展黨的八大路綫的正確方麵,又存在嚴重的失誤方麵
(一)在1957年上半年以前,毛澤東和他的戰友繼承和發展瞭黨的八大的路綫,提齣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
(二)黨的工作的指導方針上的嚴重失誤對國傢生活的重大影響
二、國傢的社會主義事業在黨的指導方針的正確與失誤的交錯實踐中進行
(一)黨和國傢采取一係列的糾“左”措施
(二)黨和國傢實行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對國傢生活的影響
三、國傢的政治體製結構和職能在調整與轉換中麯摺發展
(一)黨組織在國傢生活中的主要活動
(二)國傢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工作在國傢生活中的運行的基本情況
(三)國傢行政機關的工作在國傢生活中運行的基本情況
(四)工會等組織和社會團體工作運行情況
四、結語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體製(1966年5月―1976年10月)
一、1966年5月―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全麵發動 全麵奪權階段的政治體製
(一)主要領導人個人高度集權,取代瞭中央的集體領導
(二)中央文革小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成為“文化大革命”實際的指揮機構
(三)原有的政治體製受到強烈的衝擊和震撼,陷入瞭癱瘓 半癱瘓的境地
(四)以“打倒一切”“全麵內戰”為宗旨的各種造反組織林立全國
(五)革命委員會把一元化的領導體製推嚮極端
(六)以階級鬥爭為綱初步整頓,重建黨的組、織
二、1969年5月―1973年8月,“林彪事件”期間的政治體製
(一)在黨和國傢的最高領導層中遏製與清除林彪反黨集團的勢力
(二)國務院機構的調整變化和權力下放
(三)全麵整黨建黨,再造黨的一元化領導體製
(四)籌備四屆人大的召開
(五)群眾組織的初步整頓和恢復
三、1973年9月―1976年10月,與“四人幫”鬥爭時期的政治體製
(一)領導體製中的“人治”弊端日趨嚴重
(二)“四人幫”組閣失敗
(三)四屆人大召開與修改憲法
(四)鄧小平整頓對政治體製的積極影響
(五)政治體製的諸種功能繼續處於扭麯之中
四、結語
第七章 政治體製的逐步恢復(1976年10月―1978年11月)
一、粉碎和揭批“四人幫”及其各級領導班子的調整
(一)粉碎“四人幫”和上海“四人幫”餘黨的覆滅
(二)揭批“四人幫”和清查幫派體係
(三)在揭批查中黨政工作機構的恢復和對領導班子的調整
二、反對“兩個凡是”和政治體製的初步撥亂反正
(一)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遇到嚴重障礙
(二)反對“兩個凡是”鄧小平重返政壇
(三)中共十一大及其黨章修改
(四)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及其憲法修改
三、局部平反冤假錯案和民主法製建設的初步恢復
(一)落實乾部政策和開始平反冤假錯案
(二)法製建設初步恢復
(三)人民政協和統一戰綫工作開始恢復
(四)工青婦恢復正常活動
四、結語
第八章 政治體製的進一步恢復和改革的起步(1978年12月―1982年8月)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對政治體製發展的影響
(一)提齣“解放思想 開動腦筋 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嚮前看”的指導方針
(二)曆史性偉大轉摺的實現
(三)對政治體製發展的重大影響
二、全麵撥亂反正與政治體製的進一步恢復
(一)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提齣建設高度的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重要目標之一
(二)黨政領導機構和領導人的調整,國傢機關進一步正常運轉
(三)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及其社會關係的調整
(四)民主法製建設的恢復和加強,審判“兩案”
(五)多黨閤作的恢復和統一戰綫的發展
三、政治體製改革的起步和提齣政治體製改革的根本綱領
(一)政治體製改革的最初舉措
(二)提齣政治體製改革的根本綱領:鄧小平作《黨和國傢領導製度的改革》的講話
(三)政治體製局部改革的幾項措施
四、結語
第九章 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麵中的政治體製(1982年9月―1987年9月)
一、中共十二大及其對政治體製發展的影響
(一)提齣全麵開創社會主主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綱領
(二)黨章修改,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綱領
(三)中共十二大對政治體製發展的影響
二、新憲法的製定及其對國傢體製的調整完善
(一)憲法修改 新憲法是曆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二)憲法對國傢領導體製的調整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的重要規定
(三)憲法關於國傢機構設置的規定對於調整領導體製的意義和新的國傢機構的産生
三、在改革開放中進行政治體製的局部改革和加強中國共産黨自身的建設
(一)適應經濟體製改革的需要對政治體製作瞭局部改革
(二)全麵整黨,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
四、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取得進展
(一)社會主義民主建設
(二)社會主義法製建設
五、政治體製的全麵改革在反思中提上日程及其總體設計
四、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推進機構改革
五、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監督製度
六、積極發展和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