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國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傢。他1954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60年在巴黎大學人文學院擔任助教,曾擔任阿隆的助手。後在裏爾大學任教3年。從1968年起,但任歐洲社會學中心主任至今。1982年成為法蘭西學院唯一的一名社會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實踐理論大綱》、《區隔》、《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産》、《學術人》、《實踐的邏輯》、《換句話說》、《語言與符號暴力》以及《悲慘世界》等。
《藝術的法則》清晰地顯示瞭布迪厄立足於文學藝術領域對整個社會結構與認識結構的深刻分析,以及他將社會理論與經驗研究相結閤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理論的抽象性與經驗的具體性之間遊刃有餘,把錶麵上關聯不大的現象領域和分析焦點有機結閤。雖然他有很深的學院素養,但他提倡實踐的方法,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所主張的知識分子的自由政治上。無疑,這在當今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世界政治格局日趨復雜,知識分子的良知受到瞭更大的考驗。他們如何麵對這樣的世界以及采取怎樣的行動,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艺术的法则》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研究中专门探讨文学问题的专著,中译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晖译。 P.Bourdieu在国内一般译为“布尔迪厄”或“布迪厄”,但我也见过离谱如“布热迪约”、“布尔迪约”的译法,而且是在同一套书中给一个人译了三个相差甚远的名字...
評分其实这本书的表达方式真的很晦涩,当然这个锅应该是翻译的,不过理论家本身的叙述方法也有点距离感,耐着性子看完了仍然会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宏大的理论架构总是令人着迷,我非常认同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同的场域,而每个场域内都持续着长期的斗争和革命,每个带着“资本”在不同...
評分其实这本书的表达方式真的很晦涩,当然这个锅应该是翻译的,不过理论家本身的叙述方法也有点距离感,耐着性子看完了仍然会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宏大的理论架构总是令人着迷,我非常认同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同的场域,而每个场域内都持续着长期的斗争和革命,每个带着“资本”在不同...
評分《艺术的法则》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研究中专门探讨文学问题的专著,中译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晖译。 P.Bourdieu在国内一般译为“布尔迪厄”或“布迪厄”,但我也见过离谱如“布热迪约”、“布尔迪约”的译法,而且是在同一套书中给一个人译了三个相差甚远的名字...
評分艺术家、作家或学者被排除在公共讨论之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因素属于文化生产的内部发展--比如越来越加强的专门化使得研究者不允许自己怀有从前知识分子的远大抱负--,而其他因素是一种技术统治越来越强大的控制的结果,这种技术统治与被卷入竞争游戏的记者常...
: I0-02/4237
评分周計武
评分92文學場精細分析,五星之作,尤喜“雙重結構的齣現”、“作者的觀點”兩章。權力場—經濟場—藝術/文學/科學場、自主—競爭—習性等軸綫交叉鋪展,經驗文本與理論分析水乳交融。最好熟悉19世紀法國文藝界尤福樓拜和波德萊爾等後重讀。譯者當時經驗不足,頗留遺憾
评分去年四摺買到的啊四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