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杨奎松 现代史 中国 近代史 党史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发表于2024-11-05
读史求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代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一是离我们太近,没有距离感的历史研究总是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难做到客观。二是资料的匮乏,很多当时的文献都封在档案馆里,一般人无法发掘。三是太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
杨奎松教授则是一位能抛开历史是非、以材料说话,又能发掘到未解密档案,行走在雷区的学术人,在中国,能这样做,并且能够做到的,并不多。在本书“前言”中,他这样写道:“历史已经发生了,成败是非已成过去。即使牵扯到祖辈、文化,或是党派、国家、民族感情,弄清真相,实事求是,尊重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理应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如果戴着有色眼镜,无论看过去,还是看现在,其实都没有办法弄清历史事实。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开历史中的恩怨是非,我们要发现历史真实并非没有可能。”这或许也是他研究历史的原则。
本书不是一部“大书”,没有一大串的目录,只有一篇篇并不算短的文章,文章所讨论的问题也没有连续性,皆不相同。如第一编“读史”中的《历史的湮没与改写》,讲的是关于1946年中共武装在安平镇袭击美国海军陆战队事件的始末,该事件在中国现代史或中共党史上很少提及;《政治独立的前提》则是有关共产国际对中共进行财政援助的历史考察;《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是揭秘长征之后的中共红军为“打通国际路线”、获取苏联援助而做的一次努力的经过。
不同的人对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例如个人情感、所掌握的资料、解读材料的角度,等等。然而历史真相只有一个,这就需要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不断商榷,最终“抛开历史中的恩怨是非”,发现历史真实。第二编“讨论”便是杨奎松教授在历史研究中不断与人碰撞、商榷的讨论性文章。如与邓野的关于中条山战役中共“出兵”之争的商榷——《中条山战役“出兵”之争》;与刘统的关于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的探讨——《战后初期中共现代军事装备何处来》。
本书的第三编比较特别,所收录的三篇文章并非是针对历史事实而写,它们实际上是一篇篇书评,是对书籍作者的历史观和写作方式的评价和批评。正如所言,杨教授是一个行走在雷区、敢踩雷的学术人,对于历史和历史学,杨教授一向秉持着公允客观、求真见疑的态度,所以其才会在《民族革命史观的解读尝试》一文中,对金冲及先生作品《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的一些“避重就轻”的写法和观点提出质疑,也才会对畅销一时、影响甚深的《苦难辉煌》一书做出正误之举并提出最尖锐的批评。
克罗齐曾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为现实需要而不断变幻着自己都模样。然而当现实以这种虚假的历史为镜子,借着它反映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往前走的时候,也许前面就是悬崖深渊。
“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资格来讨论什么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但无论谁来讨论这样的话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地先把历史真实弄清楚。……舍此即无所谓总结历史经验或教训。”作者的这一段话,或是是对书名的最好注释。
杨奎松,1953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曾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史,主攻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
著名学者,现当代史研究专家,治学态度严谨。作品以视角独特、史料翔实、论证严密著称。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和二十多部专著和译著等,均具有一定影响。
3.5
评分杨奎松提倡的“同情的理解”来源于陈寅恪,陈的观点来源于兰克。兰克的观点来源于洪堡1821年《论历史学家的任务》中提出的“移情式理解”。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脉络。
评分杨奎松先生对待历史考据的专业精神,对历史研究的去政治化和客观态度,都十分让人尊敬;然而由于杨先生的文笔过于学术化,其考证又非常琐碎细微,因此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强,起名为“读史札记”多少有些名不符实,更适合专业历史研究者和历史相关学科的学生阅读。
评分读的电子版,考证甚是详细
评分其中研究红军与接收苏联援助,以及内战东北战场苏联的大批援助那两篇很不错。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明显地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内容的合作建国方案“。可惜即使面对这样一个温和的方案,蒋介石国民党也绝难接受。而到了49年4月,蒋介石兵败如山倒而求划江而治时,也只能遭到同样的"待遇"。胡适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呵呵...
评分也许是中国的历史太过悠长,历史课本里写不下那么多的细节,所以只能陈述事实,提出结论,然后就死记硬背下来准备考试吧。 事实也许都是存在的,真相却不是所宣称的那样。 就说抗日那些事情,太祖都坦白地承认了自己在韬光养晦,避敌锋芒,说自己是抗日主力,黑脸人才不会脸红...
评分也许是中国的历史太过悠长,历史课本里写不下那么多的细节,所以只能陈述事实,提出结论,然后就死记硬背下来准备考试吧。 事实也许都是存在的,真相却不是所宣称的那样。 就说抗日那些事情,太祖都坦白地承认了自己在韬光养晦,避敌锋芒,说自己是抗日主力,黑脸人才不会脸红...
评分在中国近代史学界,杨天石、沈志华、杨奎松、茅海建,是我欣赏四位专家。他们四位都重史料,长分析,研究领域各具特色。 杨天石,30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近代史资深专家,研究领域偏重国民党和蒋介石研究。 沈志华,50后,华东师大资深教授,重于研究中苏关系和冷战史。 杨...
评分当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披着历史纪实作品的外衣出版,并以畅销书的面目摆上书店柜架的时候,需要杨老师这样的史家对其进行剥丝抽茧搬的“批判”,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要还原所谓真实很难,但至少不能刻意扭曲,不能不加追索。可惜,严谨的史家注定是孤独和少人理解的。
读史求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