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殷夢霞、李強選編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2011-3
0
160000
精裝
民國文獻資料叢編
9787501338696

圖書標籤: 金融史  中國近代史  民國  金融  史料  經濟史  工具書  曆史   


喜歡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5-01-11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描述

本書為民國金融文獻的大型匯編,內容共分五類:一、四大銀行(中、中、交、農)以及中聯銀行、大陸銀行等全國性銀行所辦的月報、月刊、通訊,如《中央銀行月報》、《中行月刊》、《交通銀行月刊》、《交行通信》、《中國農民銀行月刊》、《中農月刊》等。二、金融類刊物,包括:《金融周報》、《金融導報》、《金融周訊》、《中外商業金融匯報》等。三、證券類刊物,包括:《交易所周刊》、《證券市場》、《華股研究周報》、《上海票據交換所月報》等。四、各地省市銀行所辦的通訊、月刊、季刊、特刊,包括:《北京銀行月刊》、《滿洲興業銀行周報》、《安徽省銀行月刊》等,涵蓋河北、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等地省行。五、閤作金庫、農貸、地方金融等方麵的文獻,包括《金融與閤作》、《農貸消息》、《地方金融》等。這些文獻,首次大規模整理齣版,對研究民國金融史、經濟史,都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序言

今年年初,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殷夢霞女士為籌劃影印齣版民國時期的金融史料,曾嚮我谘詢過一些意見,此後竟請我為即將齣版的《民國金融史料彙編》寫一篇序言。說實話,儘管近年來我在民國金融史方麵做過一些專題研究,也曾對《銀行週報》作過一番稍微深入的考察,但在總體上說,我對民國時期所產生的數量龐大的金融史料並不十分熟悉。資料研究,本是一件枯燥乏味又很難齣成果的事,故一般學者多不願意深入此領域,由此造成非常矛盾的狀況:一方麵學界十分需要係統的行業或專題資料,一方麵資料分散難找,對資料作過全麵係統研究的學者少而又少。即就民國時期的金融史料而言,專門對此進行研究者可謂鳳毛麟角。如目前能夠見到的已齣版的有關民國時期銀行的史料或著作,儘管對銀行的發展演變和業務經營等都有具體翔實的闡述,但對銀行編輯發行報刊雜誌情況的介紹卻絕無僅有,隻是在個別著作——中國銀行行史編輯委員會編著的《中國銀行行史(1912—1949)》中,簡略地提到中國銀行曾經創辦過《中行月刊》、《中行生活》雜誌等。這種狀況,更顯齣彙集資料、介紹資料的重要性。

近年來,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為學界著想,影印齣版瞭不少很有價值的專題資料,深受學界歡迎,而《民國金融史料彙編》的編輯齣版,顯然是從事民國經濟史、金融史研究的學者所期盼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筆者為不辜負殷夢霞女士的盛情,同時也為學界做些拋磚引玉的工作,臨時做瞭些功課,擬就民國時期金融業發展概況、金融史料產生的背景,以及本彙編所收入的一些史料作一粗略的介紹,以供研究者參考。

一、民國時期金融業發展概況

民國時期,是國內金融業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過程中,銀行業作為金融領域的新興和主導行業,引領瞭金融業的發展勢頭。這一時期,除瞭國傢銀行和商業銀行實力不斷增強,省縣一級地方銀行也陸續開辦,華資銀行業的發展進入高潮,其發展速度不但快於外資銀行,整體實力也逐漸超過瞭外資銀行。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也開始興旺,金融製度改革和創新此起彼伏,形成瞭金融行業步入全麵發展的態勢。

首先是北洋政府在清末國傢銀行的基礎上加強瞭中央銀行建設。一九一三年四月,北洋政府仿照《日本銀行法》,製定和頒佈瞭《中國銀行則例》,將原來的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明確中國銀行為國傢中央銀行。與此同時,北洋政府通過修改交通銀行章程,賦予交通銀行部分中央銀行的職能。而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北洋政府召開的首次全國工商會議通過的設立銀行、整頓金融的議案,使民族資本佔主導的商業銀行迅速發展。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七年,國內纍計開設瞭三百零六傢華資商業銀行,其中民族資本為主的商業銀行有二百四十九傢,占百分之八十一點九。在商業銀行不斷創辦的刺激下,各級地方政府在保留和改組原先一些官錢銀號的同時,也紛紛開設瞭股份製的省級銀行,如四川銀行、江蘇銀行、湖南銀行、安徽省銀行、貴州銀行、江西國民銀行、浙江地方實業銀行、廣東省銀行、山西省銀行、甘肅省銀行、河南省銀行、山東省銀行、廣西省銀行等。據統計,北洋政府時期曾經存在過三十九傢地方銀行,其中省級銀行有二十四傢。

一九二七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金融業在經濟發展和國傢乾預的推動下又有瞭進一步的發展。一是中央銀行製度進一步健全,國傢銀行的實力快速發展。一九三五年後,國傢銀行的實力已超過私營銀行,並且通過增加官股等方式,對許多私營新式銀行進行瞭控製。一九三五年全國二韆五百六十六個私營新式銀行中,國民政府控製的銀行有一韆九百七十一個。到一九三六年,國民政府國傢銀行的資本總額已佔到全國銀行資本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二點八,中、中、交、農四傢國傢銀行加上省市銀行,以及政府控製的金融機構,其資產總額達五十四億元,占全國銀行總資產的百分之七十四。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的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不計其他機構,僅中、中、交、農四傢銀行吸收的存款總餘額即達二十六點七億元,佔全國銀行存款餘額的百分之五十八點八。

其次是民族資本的新式銀行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齣現瞭第二次發展高潮。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前十年,民族資本的新式銀行新開設一百三十七傢,到一九三七年,民族資本新式銀行達一百六十四傢,有分支機構一韆三百三十二處。在民族資本開辦的新式銀行中,有一些銀行發展極其迅速,特別是被稱為“北四行”、“南三行”的幾傢銀行。如一九一七年在天津創辦的金城銀行,開業時額定資本為二百萬元,實收五十萬元,創辦後十年間存款從四百零四萬元增至三韆四百九十八萬元,放款(包括有價證券)由三百七十八萬元增至三韆四百三十八萬元,十年間純收益達一韆零六十五萬元。而一九一五年在北京開設的鹽業銀行,一九一七年改為完全商辦後,到一九二五年時額定股本從五百萬元擴充至一韆萬元,公積和贏餘滾存約達四百萬元。成立於一九一九年的大陸銀行,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不到九年的時間內,純收益達五百一十八點六萬元。

國內金融界新式銀行的發展,同當時齣現瞭一批受過高等教育、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瞭解西方金融管理製度、具有開拓精神和愛國情懷的專業人士有關。據統計,一九三四年前在上海著名浙江籍銀行傢群體的十九位人士中,有八人留學日本,二人留學美國,二人留學英國。這些人士在歐美或日本接受瞭係統的現代銀行學、貨幣學等方麵的專業訓練,具有比較先進的金融學方麵的專業知識,視野開闊,迴國後他們或直接創辦銀行,或參與銀行經營管理,或主持經辦金融報刊,是民國時期推動金融業發展的一股生力軍。如在中國銀行工作瞭二十三年,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中國銀行副總裁、副經理等職的張公權,就曾留學日本,在慶應大學師從著名銀行學傢堀江歸一,攻讀貨幣銀行學和政治經濟學,由此不僅是中國銀行本身的製度建設,包括中國銀行業的現代化建設都留下瞭張公權的足跡。又如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曾留學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迴國後在經營金城銀行時,學習日本三井、三菱公司的一套經營模式,嚮一批工礦、交通、貿易企業投資,金城銀行還聯閤中南銀行成立誠孚信託公司,管理自己投資的幾傢紗廠。曾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高等商業學校攻讀銀行經濟的談荔蓀,在經營大陸銀行時,也受到日本大倉集團採用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創辦化工、製麻、釀造等多種工業並創辦大倉商業學校的影響。曾在日本山口高等商業學校學習銀行學的李馥蓀,則認為“做外國人生意容易獲利,也可以抬高社會地位”,因此將銀行業務重點麵嚮洋商企業和外匯業務。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商學學士學位的陳光甫,在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後,不僅開展麵嚮社會大眾的小額儲蓄,還十分重視信用調查,設立信用調查機構,甚至創辦瞭機構遍佈全國的中國旅行社,開創旅行支票製度。正是這樣一批學習瞭西方先進的金融知識,具有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理念、方法的專業人士,他們在新式銀行的創辦和經營過程中富有朝氣,勇於創新,推進瞭新式銀行的發展,自身也成為新興銀行傢。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金融業實力增強,金融製度改革和金融創新也被提上議事日程。一九三三年,國民政府實行廢兩改元改革,頒佈瞭《銀本位幣鑄造條例》,規定銀元統一由上海造幣廠鑄造,重量為二十六點六九七一剋,成色為百分之八十八,即每枚銀元含純銀二十三點四九三四四八剋,所有公私款項收付、所訂立的契約票據和一切交易,都一律改用銀元,傳統的銀兩不再使用。與此相關聯的是,原先開設瞭多年指導銀兩與銀元兌換牌價的上海洋釐行市停開,金融市場上流行的“銀拆”也因此消失,而改為“拆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國民政府又宣佈實行新的幣製改革,廢除銀本位製,實行匯兌本位製,統一行使法幣,實施紙幣政策,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所有完糧、納稅及一切公私款項的收付都以法幣為限,不得使用銀元,同時為維護法幣的穩定性,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無限製買賣外匯。這一幣製改革,雖然使國內原先銀幣的價值比海外市場低瞭百分之四十,然而也正是因為貨幣貶值,幣製改革前通貨緊縮的局麵得以扭轉,同時物價迴升,工商業復甦,製造業也有較大發展,這一切都使銀行業原先麵臨的經營睏難的程度大為減輕,並為銀行業提供瞭再次發展的機會。

銀行界自身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一九三三年一月十日,經過上海銀行公會的精心籌備,上海票據交換所正式成立,它以嶄新的交換方法、完備的清算製度,成為中國金融史上完全以商業銀行自己的力量創辦的新型清算機關。上海票據交換所採取的集中清算票據,實現瞭銀錢票據清算體係新的運轉模式,手續簡捷,方法科學,為銀行和錢莊提供瞭集體交換票據的場所,降低瞭交易成本,節約瞭現銀使用,減少瞭資金在途時間,提高瞭資金利用效率。至抗戰前夕,上海參加票據交換所交換的銀行共七十三傢,基本形成瞭適閤華資銀行自身需要的票據交換製度。在上海票據交換所的帶動下,一九三六年南京票據交換所等也正式成立。

民國時期證券業的發展,也是金融領域一個值得予以重視的方麵。一九二○年代後隨著北京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先後開辦,國內華商證券交易市場開始形成。儘管此後證券市場發展歷經麯摺,但南京政府一九二九年頒佈《交易所法》及其施行細則和一九三五年頒佈《修正交易所法》,使與證券交易市場有關的各項市場製度與市場規章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在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統一的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齣現瞭重慶證券交易所、漢口證券交易所、青島證券交易所和寧波四明證券交易所。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品種也由原來的政府債券為主轉為公司股票為主。在抗戰前夕,產業證券市場纍計貢獻的五億元長期資本,占一九三六年全國近代方嚮固定資本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五點八。一九四三年,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一百四十多種公司股票的資本總額達到六十億元,到四十年代中期,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上上市交易的華商公司股票最多時接近二百種,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一些企業通過證券市場募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提供瞭便利。

民國時期的金融業發展因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也產生過波動和危機,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嚴重阻礙瞭中國經濟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也產生很大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阻斷瞭新式銀行發展的勢頭。侵華日軍在東北、華北淪陷區推行的金融政策,在華中、華南地區發行的“軍票”,以及扶持汪偽集團開設汪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中儲券”等,都使民國時期的金融業齣現瞭錯綜複雜的情況。

總之,民國時期的金融業既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金融人纔輩齣,金融改革和創新不斷,華資金融機構實力不斷增強,銀行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然發展過程中也充滿瞭麯摺和危機,特別是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進行的全麵侵華戰爭,使進入鼎盛期的民國金融業遭受到極大的打擊。

二、民國時期金融類資料的齣現

民國時期在以近代新式銀行為代錶的金融業的發展過程中,金融類刊物也開始麵世。最早齣現的由國人創辦的金融類刊物是《銀行週報》。這是民國時期,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創刊的金融專業刊物。它自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九日發行第一期起,至一九五○年三月三日發行最後一期止,在將近三十三年的時間裏,每週一期,不中斷地發行瞭三十四捲一六三五期,其發行時間之長和發行期數之多,創下瞭我國金融專業刊物之最。一九一七年《銀行週報》最初創辦時,由張公權主持,宋漢章、徐寄廎、盛竹書、錢新之、陳光甫、孫景西、李馥蓀等著名銀行界人士參與發起,藉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兩間房間作為社址。後來張公權因赴任中國銀行副總裁離滬,推徐寄廎繼任。這個時候上海銀行公會還沒有成立,《銀行週報》有點類似於同人刊物,編輯人員很少,主要由諸青來任撰述,徐玉書、徐滄水任編輯。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銀行公會成立後,《銀行週報》編輯發行部便附屬於銀行公會,經費受銀行公會資助,主要負責人也由銀行公會聘任,此刊便成為上海銀行公會所辦刊物。《銀行週報》在創刊時宣告其辦刊宗旨為:“報告金融消息,研究經濟事情,俾供銀行業者之參考”,其欄目設置和內容都體現和貫徹瞭這一宗旨。從報告金融消息來說,《銀行週報》設置的欄目有每週金融、每週匯兌、每週證券、每週商情。每週金融欄目的具體內容包括洋釐、銀拆、標金、先令大條的行情及進齣口數量;每週匯兌欄目的具體內容包括國內外匯兌行情;每週證券欄目具體內容包括市場上各種債券和公司股票行情;每週商情欄目具體內容則包括瞭經絲、茶、紗花、糧食油餅行情,而經絲欄目又分黃白廠經、輯裏白經、廣東絲經、川鄂絲經和八繭灰經等品種,紗花欄目則分為現紗、期紗、現棉、期棉幾種,糧食油餅欄目則包括米市、小麥、雜糧市和油市行情。從研究經濟事情來說,《銀行週報》每期都刊登幾篇論述宏觀經濟或金融的文章。除此之外,《銀行週報》還設有各埠金融及商況欄目,其內容為來自各商埠的通信,所涉及的城市除瞭廣州、成都、福州、杭州、寧波等大城市,還包括遼源、歸綏、潼川、運城等邊遠城市。同時還設有反映各地金融、工商業消息和政府動態的“雜纂”欄目。這幾方麵內容的組閤,使《銀行週報》嚮讀者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由此,《銀行週報》無論對於金融界人士還是從事經濟事務者來說都具有信息參考價值,為他們及時和全麵瞭解上海乃至全國主要商埠的金融和經濟行情,提供瞭一個有效的途徑。《銀行週報》發錶的專論文章,視野開闊、觀點鮮明、觀念超前,這些文章不僅涉及對歐美及日本先進金融製度的介紹,對國內金融和貨幣製度改革的探討,也包括對金融行業中一些重要業務、工商經濟、對外貿易乃至金融風潮等情況的評述和對策意見,無論對指導開展金融業務,還是研判經濟形勢,都很有參考價值。

一九二一年,在天津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銀行公會聯閤會上,上海銀行公會正式提齣瞭設立徵信所的提案。不久,《銀行週報》刊發瞭由徐滄水草撰的上海銀行公會試辦上海徵信所計劃書,參見《銀行週報》總三二七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四日。並陸續刊登瞭一係列介紹徵信所的文章,對徵信所的概況、設立徵信所的意義及徵信所的職能等問題作瞭闡述。一九二八年,七年時間過去瞭,中國銀行界自身的徵信所仍未設立,《銀行週報》又發錶瞭資耀華撰寫的《中國金融界有急須協力創辦信用調查機關之必要》的文章,列舉瞭八方麵的理由,錶示“各界已翹首望其速成也乎,吾人亦甚盼望,若以公會之力,坐而創辦,則登高一呼,眾山響應,事業容易舉辦,唯在當局者之垂意及此而已”,《中國金融界有急須協力創辦信用調查機關之必要》,《銀行週報》總五七二號,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強調瞭金融界創辦徵信機構的緊迫性,為華資徵信機構的創辦起瞭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他如徐滄水撰寫的“金融界應付銀根緊急之方策”,分析瞭當時市場銀根緊迫的原因,提齣瞭同業互助、公定銀洋價格等緩解辦法;章乃器在中國銀行所作的講演《金融業之懲前毖後》,尖銳地指齣瞭銀行界存在的問題,對上海銀行界如何走齣睏境提齣建議;“金融業之懲前毖後”,《銀行週報》總七五○號,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金國寶的《國難聲中之上海金融問題》和陳光甫的《戰事停止後銀行界之新使命》的文章,為銀行界認清和擺脫一·二八事變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正視金融睏境,重新振興金融市麵,起瞭激發作用。“戰事停止後銀行界之新使命”,《銀行週報》總七三二、七四四號,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九日、四月十二日。這些由著名金融界人士撰寫的頗有見地的文章,為業內外人士正確判斷形勢、樹立信心、採取正確對策應對市場的變化,提供瞭有益的參考。正如《銀行週報》歷屆主持人對該報所作的評價:“自本報刊行以後,經濟新聞始為國人所重視”,“本報十週紀念”,《銀行週報》總五○○號,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欲審度過去未來之金融、財政、商情狀況者,無論金融界、學界、商界,允以本報為最適當之參考書也”。“寫在本報廿週紀念特輯之前”,《銀行週報》總九五○號,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九日。

正是由於《銀行週報》每期都提供瞭豐富的市場行情、大量的最新金融信息和重要參考文章,因此它齣版後不久便受到同業和社會的青睞,發行數量明顯上升。創刊時每月銷售僅七八百冊,在頭五年每年快速遞增,一九一七年共銷四韆九百冊,一九一八年銷二萬三韆冊,一九一九年銷五萬八韆冊,一九二○年銷八萬一韆冊,一九二一年頭五個月已銷六萬三韆冊,“本報之經過及將來”,《銀行週報》總第二○○號,一九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平均月銷一萬五韆餘冊,而到瞭一九三七年時,則月銷已超過二萬冊的數量。“二十年來本報進展之概況”,《銀行週報》總九五○號,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九日。更重要的是,《銀行週報》的齣版發行,為當時誕生時間不長、缺乏經營和管理經驗的上海華資銀行逐步走嚮成熟,為上海金融界適應市場的需求開拓新的業務,乃至為全國華資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都起瞭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在《銀行週報》創刊之後,一九二一年五月,由北京銀行公會主辦的《銀行月刊》問世。該刊物內容也很豐富,開設的欄目有北京金融及商況、各埠金融及商況、上海金融商情月報、世界銀行界消息彙聞、經濟統計等。各埠金融及商況欄目,主要反映天津、保定、濟南、煙臺、哈爾濱、大連、營口、遼源、歸綏、包頭等北方城市的金融和商業動態。除此之外,《銀行月刊》還發錶一些介紹海外銀行業製度、評析金融和經濟政策的文章。

就在《銀行月刊》麵世的同年,經上海錢莊業巨擘秦潤卿倡議,為“聯絡同業之感情,維護公共之利益,促進其業務上之發達,矯正其習慣上之弊端”,上海錢莊業也創辦瞭一份刊物《錢業月報》。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六年間,《錢業月報》闢有十個專欄,分別是傳略欄,介紹一些錢業先輩創業和拓展的業績;論說欄,選登側重論述錢莊業發展方嚮和關於業務重大改革的論文;調查欄,係統介紹中外經濟方麵經典著作的梗概;選論欄,選載當時有創新內容的感想、體會以及一事一述之短文;新聞摘要欄,錄用中外經濟電文及各地報刊的經濟新聞;外埠金融及商情欄,通報全國各地金融和商情信息;本埠金融及商情欄,傳達上海同業和銀行、工商業的近況;錶類欄,列示各種讀者感興趣的統計錶;小說欄,登載一些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說。《錢業月報》刊登的一些論說文章也很有影響,如第五捲第八期的《國民經濟之改善與錢業》,第六捲第一期的《論吾業宜注重信用調查》,第六捲第十一期的《吾業簿記改良的商榷》,第八捲第八期的《提倡國貨與振興實業》,第十二捲第十二期的《錢業聯閤經營儲蓄事業之創議》等文章。《錢業月報》從一九二一年二月創刊後,至上海解放後齣版到第二十捲第四期後停刊,也是民國時期金融類刊物中齣版時間較長的。

在銀行業同業公會創辦專門刊物的同時,一些資本實力雄厚、規模較大、分支機構較多的銀行也開始編輯齣版行刊,如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齣版《海光》月刊,浙江興業銀行齣版《浙興郵乘》,大陸銀行齣版《大陸月刊》等。而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國傢銀行也開始齣版自己的刊物,如中央銀行編輯齣版《中央銀行月報》,一九三○年七月中國銀行創刊《中行月刊》,每期有一百至一百五十頁,內容豐富,有撰述、專著、調查、報告、資料等。另外中國銀行還發行《中行生活》半月刊、《金融統計月刊》、《中外商業金融彙報》等刊物。《中行生活》專門刊載行內主管人員與來賓有價值的演講或談話,行員生活動態,行員對於行務的建議及建設性的批評等。中國銀行行史編輯委員會:《中國銀行行史(1912—1949)》, 第一百八十七頁,中國金融齣版社一九九五年版。這些刊物除刊登有關金融行情資料外,也發錶一些論著,對當時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狀況進行分析和評論。如《中央銀行月報》第五捲第一期(一九三六年一月)刊登的由瞿荊洲撰寫的《中國金融市場資力之窺測》一文,詳細介紹瞭當時金融市場上銀行的資金情況,又如《中央銀行月報》新三捲第一期(一九四八年一月)刊登的韓天勇撰寫的《上海金融之分析》一文,全麵介紹瞭當時的物價情況、國傢行庫局的業務、商業行莊的業務、證券市場、票據交換、外匯市場以及資金流動情況。這些文章在今天來看,都是研究當時金融市場狀況的重要史料。

與此同時,個別金融團體也創辦自己的會刊。因這些團體的成員和活動同金融業有極其密切的關係,所以其創辦的會刊記錄和反映瞭當時這些金融團體的活動,有的也發錶有關金融實務研究的文章,對瞭解當時金融學術界的動態極有價值,因此也是不可忽視的金融類資料。如一九三四年年底成立的上海銀行學會,是上海銀行界的一個學術性團體,在全國來說也是為數不多的金融界學術團體,參加的會員多是在上海銀行業有相當資歷的業務人員,其活動主要圍繞銀行業務而展開,其中的一項主要活動是定期舉辦銀行實務研究。該學會在開展一係列活動的同時,專門印刷發行瞭幾份會刊。一份是《銀行實務旬刊》,作為其前身的《銀行實務月報》,一九三七年八月發行第一期,齣版四期後因受戰爭影響而停刊。《銀行實務旬刊》於一九三八年三月齣版,每期印數達一韆五百份,及時將實務研究會討論的問題和結果告之於銀行界。一份是《會訊》,創刊於一九三九年二月,每兩個月齣版一期,及時將學會活動動態等情況告之會員。其中較有學術分量的是《金融導報》,創刊於一九三九年三月,兩個月齣一期,專門“登載金融經濟論文、各項統計以及有關金融經濟之重要譯述,及最新書報介紹等,內容理論與實務並重”。上海市檔案館藏銀行學會檔案,176118,銀行學會工作及經費概況(1939年)。另外還有一份是《銀行學會會刊》,一九三九年創辦,主要刊登“銀行短論、經濟金融評、學會會務報告、會員介紹及會員業務著述”。《銀行學會會刊》,第三捲四期。

銀行業同業公會和銀行學會等除瞭編輯齣版金融類刊物外,同時也組織齣版瞭不少由著名金融界人士和學者撰寫的金融類著作,如楊蔭溥的《楊著中國金融論》、《上海金融組織概要》、《中國金融研究》、《中國交易所論》,章乃器的《中國貨幣金融問題》,馬寅初的《中華銀行論》、《中國之新金融政策》,王誌莘的《中國之儲蓄銀行史》,徐寄廎的《最近上海金融史》,徐滄水的《上海銀行公會事業史》,吳承禧的《中國的銀行》,硃斯煌的《銀行經營論》、《民國經濟史》,硃博泉的《上海銀錢業票據清算方法之演進》,榖春帆的《銀價變遷與中國》等。《銀行週報》編輯部在編輯齣版週報的同時,也齣版瞭不少專集,這些專集,其內容多數同金融業務有關。至一九二七年《銀行週報》創辦十年時,齣版的專集達二十六種,其品種包括《上海金融機關一覽》、《票據交換所研究》、《銀行公會聯閤會議匯記》、《上海金融市場論》、《銀行會計科目名詞》、《上海銀行公會事業史》、《各省地方公債考略》等。這些論著,有的從理論上進行論析,有的從政策層麵進行闡述,有的詳細記錄、反映和分析當時上海乃至全國金融、銀行業的發展歷史、金融狀況及相關製度等,有的對當時的金融政策和市場進行評析,是民國時期金融史料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界研究民國金融史時必需查閱的文獻。

三、代錶性資料舉例

民國時期金融類資料種類繁多,就大的行業來說,有銀行業、錢莊業、證券業、保險業;就資料品種來說,有刊物、年鑒和論著;就刊物來說有日報、週刊、月刊、年刊、紀念刊等。由於資料品種多,分布麵廣,所以一般讀者要找到這些資料是比較睏難的,即使是專業研究人員,往往也隻能夠就自己的研究方嚮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這次國傢圖書館齣版社影印齣版民國時期金融史料,由於捲數浩繁、湊齊不易,一些影響較大的資料,如《銀行週報》、《錢業月報》等,因捲帙繁多首批未行收入,隻能在續編中陸續齣版。儘管如此,國圖齣版社利用自身的優勢,在首批齣版的這輯金融史料彙編中多方搜集尋覓到瞭一些平時很少能看到的資料,如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四川、雲南、陝西等省地方銀行史料,特別是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間《廣西銀行特刊》、《廣西銀行月報》、《廣西農民銀行半月刊》、《行務通訊》等幾種史料,對於瞭解和研究民國時期邊遠省區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是非常珍貴的資料。這些資料的影印,有可能促使某方麵研究的展開和深入,甚至有望填補某些領域的研究空白。

筆者在撰寫此序言過程中,專門瀏覽瞭本輯史料彙編中所收的幾種資料,發現這些資料很有特色,極有價值,以下分別作簡單的介紹。

一、《金融週報》,由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輯,一九三六年一月創刊。該週報創辦初期開設的欄目有上海金融、外埠金融、國內金融消息、國外金融消息,此外每期首篇都有一篇述評文章。“上海金融”欄目包括拆息、外匯行市、票據交換、金市、債券行市、金銀價格等子欄目;“外埠金融”欄目主要反映北京、天津、開封、南京、重慶、青島、濟南、鄭州、南昌、九江、寧波、洛陽、徐州、貴陽等城市的金融狀況。每期一篇的述評文章內容涉及麵很廣,但都貼近經濟、金融形勢和政策,也經常分析評論歐美等國的金融政策等。如第一捲十六期的《讀中國銀行廿四年度營業報告》,第一捲二十期的《銀行監督與管理問題》,第一捲二十三期的《經濟復興途上資本市場之趨嚮》,第二捲七期的《法幣政策之成功與今後趨勢之推測》,同捲二十一期的《法幣政策實施後之國際貿易新動嚮》,第三捲十期的《日本銀行業務方針演變之研究》,第三捲二十四期的《倫敦之金融風潮》,第四捲九期的《對於吾國戰時經濟應有之認識》,同捲十五期的《日本戰時體係下財政金融之弱點》,同捲二十二期的《金融機關內遷之重要性》等等。這些述評文章,對瞭解和把握當時的金融態勢等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金融週報》創刊後不久抗日戰爭爆發,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淪陷,而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繼續在上海編輯齣版《金融週報》,成為在淪陷區代錶國傢銀行發齣聲音的一個金融刊物。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佔上海公共租界,《金融週報》停刊。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於一九四五年十月復刊。復刊後的《金融週報》欄目有所變動,剛開始開設的欄目有一周動態、法規匯錄、國內消息、國外消息,半年後欄目又有所調整,改為一周市況、國內經濟紀要、國外經濟紀要、法規匯錄、法令解釋,後來又增加瞭本行通函、一周經濟資料索引、金融物價統計週誌。從總體上看,《金融週報》刊期完整,是一份抗戰期間和戰後反映國傢銀行觀點的重要金融刊物。

二、《中央銀行月報》,由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輯發行。本彙編所收的《中央銀行月報》數量齊全,為一九三二年第一捲一號至一九四九年第四捲四期。由於中央銀行本身的地位及其性質,《中央銀行月報》相比其他銀行刊物來說更顯得正規,其開設的欄目不多,主要有著述、各地金融市況和經濟資料。“著述”類文章的內容通常是有關當時金融狀況和政策的介紹分析、各地金融機構的調查等。“各地金融市況”往往佔瞭很大篇幅,反映瞭上海、北平、天津、漢口、重慶、青島、九江、南昌、福州、南京、寧波、徐州、揚州、杭州、紹興、吉安、蚌埠、泉州、廈門、長沙、開封、洛陽、蘭州、西安、萬縣、成都、貴陽等城市的金融市況。而“經濟資料”欄目基本上都是些錶格,這些錶格記錄和反映的內容有:主要各銀行發行鈔券數量、中國銀進齣口數量、國內及各國批發物價及生活費指數、上海銀行公會公單收解及銀行公會票據交換數、上海錢莊拆息及華洋銀行庫存、上海標金英美銀價及上海外匯行市、上海金價市價、上海銀洋錢市、上海銀洋行市、上海英匯行市與銀價之差額、內國債券行市、倫敦中國外債行市、各國進齣口貨物價值,等等。因這些錶格以翔實具體的數據反映瞭當時國內主要的金融和經濟狀況,因而很有價值,不僅在當時是銀行傢及時從宏觀上瞭解並研判金融和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也是現今學界瞭解和研究當時金融市場發展變化的重要數據。

三、《交易所週刊》,這是由著名企業傢穆藕初主編並發行的刊物。穆藕初是留美歸國的企業傢,對於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比較熟悉,一九一四年他從美國迴來後同胞兄穆湘瑤一起創辦瞭德大紗廠等,一九二○年他發起組織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擔任理事長,因此《交易所週刊》由他主編也在情理之中。在民國時期的金融刊物中,有關交易所的刊物並不多見,因此這份刊物有其珍貴性。刊物的欄目並不多,每期都刊發正規的文章論述交易所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交易所等,除此之外,是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上海金業交易所、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上海麵粉交易所、上海雜糧油餅交易所經紀人一覽錶,其餘內容就是反映每週各交易市場交易情況,有一周間之紗花、一周間之金市、一周間之債市、一周間之雜糧。這些內容,對於瞭解當時上海各交易所的交易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史料。有時候此刊圍繞某一件事情發錶的一些信息,在當時不過是諸多經濟新聞之一,卻為今天學界留下瞭十分重要的史料。如第一捲十五期,刊登瞭有關當時國民政府立法院審議修正交易所法的一組消息,其中有一份“調查滬交易所業報告”,原本是立法院委員為供審議修正交易所法之用,在上海對交易所狀況進行瞭實地調查後所撰寫,雜誌將這份報告連同審議修正交易所法消息一併刊登齣來,則為今天我們瞭解和研究當時上海交易所開設的具體情況提供瞭可貴的史料。

以上隻是對本彙編中幾種代錶性資料作瞭簡單的介紹,其實其他一些品種都各有特色和價值。民國時期金融史料極其豐富,從品種來說,除瞭報刊雜誌、年鑒、論著,各地檔案館收藏的金融檔案文獻,也是重要的史料。據筆者所知,上海市檔案館就比較完整地藏有一批民國時期商業銀行檔案,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這方麵的收藏也極其豐富,如果能將檔案館收藏的一些金融檔案文獻也陸續影印齣版,對學術界來說當更是功德無量。當然,這需要有關方麵共同努力,需要時間和經費。聽說國傢圖書館齣版社正在做這方麵的聯絡和協調工作,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新的品種問世。

二○一○年十二月

主要參考文獻:

孫建華:《近代中國金融發展與製度變遷(1840—1945)》,中國財政經濟齣版社二○○八年版。

杜恂誠:《中國金融通史·第三捲·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金融齣版社二○○二年版。

洪葭管:《中國金融通史·第四捲·國民政府時期》,中國金融齣版社二○○八年版。

硃鎮華:《中國金融舊事》,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馬長林:《〈銀行週報〉與近代上海金融業》,《中國金融史集刊》第一輯,復旦大學齣版社二○○五年版。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媽媽呀,十六萬元的書!

評分

媽媽呀,十六萬元的書!

評分

媽媽呀,十六萬元的書!

評分

媽媽呀,十六萬元的書!

評分

媽媽呀,十六萬元的書!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民國金融史料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