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航嚮東方 1
漢納根傢族2 漢納根在普魯士軍隊裏惹瞭麻煩5
有其父必有其子7 語言天纔德璀琳9
德大人真夠可憐14 “古斯塔夫大王”推薦瞭他16
對中國人的最初印象18
1880年5月18日,漢納根到達中國半年後,老漢納根繼續鼓勵漢納根說:“你現在正好趕上中國重整經濟、政治等方麵秩序的曆史時刻。你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赫德先生在重整金融秩序方麵抓住瞭機會。現在他至少已經控製瞭中國一部分的財政大權。而中國軍務秩序方麵的改革即將進行,我希望你能抓住這次大好的機會,積極參與到軍務秩序改革的浪潮中去。”
直至漢納根來華四年並在海防建設上取得齣色成就以後,老漢納根以一名老軍人的風度寫給兒子的信中仍然愉快地迴憶道:“當初,如果說我以相對比較輕鬆的心情同意你去冒險,那是因為我認識到你身上抗擊命運的能力,並且我也相信你作為一個男人可以戰勝命運帶給你的危險的未知數。”
第二章 初見李鴻章 23
從天津開始認識中國24 疑似絆腳石28
李大人“稱得上是英武偉岸的漂亮男人”30
傢常話式的麵試33 成功來自年輕人的勇敢35
閤同規定,漢納根有參戰的義務39 傢書無忘告乃翁43
謹慎是最好的護身符44
李鴻章凝神望著漢納根,似乎在思考著很多事情。在漢納根看來,好像過瞭有一個世紀,其實不過是一瞬間。鏇即,李大人麵上露齣滿意的微笑,這種微笑代錶瞭權衡比較後的初步意見。看來,年輕人的誠實和勇氣給李鴻章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漢納根也輕輕地舒瞭一口氣,一顆懸在喉嚨的心慢慢落瞭下來。他事先就已經被告之,李大人喜歡誠實的年輕人,看起來此言不虛。
第三章 最初的建樹 47
苦學漢語48 居住地的選擇49
關於海防的大討論53 修葺大沽炮颱56
扶上馬,送一程59 太子港之夜61
旅順炮颱63 重任在肩66
為實現夢想而奮鬥67
施工初期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連個象樣的住處都沒有,隻好住在一座破舊的廟裏:
“廟內有三尊比真人略大的神像與我相伴,都是武將打扮,一尊穿綠衣的有一雙紅眼睛,一尊穿紅衣的有一雙黃眼睛,一尊穿黃衣的則是綠眼睛。夜晚,風從門窗的縫隙中吹進來,穿過神像嗚嗚作響。”
恍惚中他看見瞭“一個宏偉的軍事港灣,那裏有一座難以攻剋的防禦性工事,那裏麵有數不清的船的桅杆、船廠和船塢還有漂亮壯觀的碼頭、機械製造車間、火炮鑄造車間、音樂學院、軍事院校、煤礦、歌劇院。這一切都交織在一起齣現在我的夢中,直到清晨雪花從破敗的屋頂飄落到我的鼻尖上的時候我纔從夢境中清醒過來。我這纔意識到及時修補屋頂要比給一支強大的海軍修建一個用於觀看錶演的舞颱要現實得多,我終於從夢境中醒瞭過來”。
第四章海防工程 71
中國工匠給他留下深刻印象72 三位閤作夥伴和一場虛驚74
炮颱設計要從實戰齣發77 策劃軍火生意80
剋虜伯火炮來到旅順82 海口東西兄與弟85
李大人帶來好消息87 總督贊不絕口89
歡迎你,醇親王93
在緊張的施工中,上海的一傢報紙刊齣瞭這樣一則新聞:“王先生(原文翻譯有誤,實為黃先生)和馮•漢納根先生的建築工程中發生瞭事故,一麵碼頭防衛牆倒塌瞭。損失高達六萬塔勒。這次倒塌的原因也許在於牆體厚度未達到設計要求的5英尺,實際上隻有2.5英尺。”
消息很快傳揚開來,並引起各界人士關注。重金禮聘洋人建設海防,造齣的卻是“豆腐渣工程”,對於反對派、昔日的冤傢對頭來說,不啻為遞去一枚重磅炸彈。
當報紙上的消息輾轉傳到瞭老漢納根的耳朵裏時,老漢納根大吃一驚。老漢納根知道,作為技術負責人的漢納根即便不負有直接的責任也有道義上的責任。這樣,漢納根的努力很可能功虧一簣,在中國發展的前途也很可能受阻。
第五章父子將軍 97
萬裏難隔父子情98 顧問後麵的顧問103
老將軍的預言109 漢納根眼中的李鴻章111
炮颱建成令世界矚目116
中國“海軍上將”訪問老漢納根117
再建威海炮颱119
老漢納根在信中諄諄教誡他的兒子:“我建議你,在評價中國現狀的時候不要忽視,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200年前他們的文化比我們發達……隻有在一個方麵我們超過瞭中國人,就是在所有的和戰爭有關的技術和科學上。我們一直發動戰爭,中國根本沒有。”
自從漢納根來華後,老漢納根對這種研究傾注瞭更多的心血,研究的內容也不斷地嚮東方傾斜嚮中國傾斜。19世紀中後期,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對於中國麵臨的許多危險,老漢納根依照國彆逐一進行瞭具體分析。
第六章甲午海戰 123
無言的證人124 “高升”號事件126
脫險後積極施救132 關於“伊利達斯”號兵船133
齣任北洋海防總監134 黃海海戰他舉起瞭酒杯135
為中國工匠請恤140
如果北洋海軍按計劃行動,發現日艦勢在必然。沒有按計劃行動卻謊稱既沒見到日本運送的軍隊也沒發現日艦,這已構成謊報軍情的罪錯,古往今來在軍中都是大罪。
沒想到讓一紙電文暴露瞭真相。“皇帝龍顔大怒,要剝下總督的黃馬褂,摘掉三眼花翎。中國大地一片憤怒,水師的艦長成為眾矢之的”。
總督很清楚,責任不完全在提督。劉步蟾消極避戰也事齣有因,根源還在總督自己身上,不便言明罷瞭。這次“謊報”在政治上、軍事上乃至民意上都造成嚴重後果。不聲不響不處理對上對下無法交代,處理重瞭也難以服人。思忖再三,不防藉此機會給管帶們敲敲警鍾,下不為例,也算一種瞭結。
第七章功過誰與評說 143
眾說紛紜是與非144
“總監”是一個說不清責權的職務145
擋得住戰艦擋不住舌頭148 鞭長莫及151
不見硝煙的戰爭153 翁大人老是有理154
心有不滿嚮誰言156 大大小小草頭王157
我成功地將中國水師護送到瞭鴨綠江口岸。運送一支軍隊,並且阻止敵人搶灘,這兩項任務我們都光榮完成。我們損失慘重,但敵人的損失也不比我們小,盡管他們極力欺騙與粉飾。我們的船隊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搶修。很遺憾這一切都不由我親自指揮,因為我被睏在床。我的傷還沒有完全恢復,否則也不會在這兒躺著。我受傷是因為一塊榴彈彈片穿過髖骨造成的,所幸沒造成骨摺,我希望最多兩天後至少可以站起來。
由於是我親曆親見,加之德璀琳先生所得到的情報判斷,我有理由相信日本人損失更大並且比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修理戰艦。日本人正不惜一切爭分奪秒修理艦船,我勇敢的中國弟兄們也在拼全力修復艦船。
第八章 在曆史的落差中尋找機遇 161
取得速射炮專利162 小站吸引瞭全世界的眼球166
小站新軍藍圖168 麯高和寡169
無可奈何花落去170 與袁世凱擦肩而過173
漢納根“關於在1894/1895年戰爭期間建立一支中國軍隊計劃擱淺的報告”時講瞭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個腐朽沒落的政府,一個黑暗無能的軍隊,一個沒有士氣的水師,沒有得力的指揮,倉庫金庫與智庫都空空如也。”形象而生動地展示瞭他內心世界的真實看法。
甲午戰敗之後,漢納根奉旨為中國陸海軍的改革齣謀劃策。1894年底,清政府接受他的建議,決定建立一支新式陸軍,派長蘆鹽場鬍燏芬在小站‘掃募開辦’,漢納根任總教習。
接受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漢納根內心十分矛盾。他何償不想大乾一場,但他也深知,編練齣一支裝備先進適應近代戰爭需要的隊伍,會遇到很多睏難很多阻力。修建海岸炮颱的時候,屢屢遇到東西方兩種思想方法的衝撞。事關重大時他會堅持己見,小事上盡量讓步摺衷,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編練一支新軍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瞭。
第九章 柳暗花明 177
風險中的商機178 海邊彆墅飄蕩著歌聲180
與馬結緣186 市政建設大有可為189
海河工程191 瞄準礦山195
泰山倒瞭198
1899年,漢納根又來到他朝思暮想的中國。這是他第三次來華。漢納根知道,任何一項新産品、新技術、新設備甚至新思維的引進,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商機,都能賺個盆滿鉢滿。
漢納根熟悉中國的國情並能熟練地使用中文;老嶽父德璀琳的地位使他能瞭解清政府重大的建設項目計劃,近水樓颱先得月為漢納根開點小竈不在話下;德璀琳的社會影響和活動能力都是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他還有一個彆人難以企及的優勢: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他曾經為中國的海防做齣過貢獻。更不會忘記在甲午海戰中,他是有功之臣。無論是朝野上下還是清軍的高層人物,他有許多朋友,雖然一些人曾反對他在軍中擔任要職,這些人的願望達到以後,與漢納根仍然是朋友,這些都是寶貴的“無形資産”。
第十章 遺産風波 203
德璀琳不會想到204 日本公使先聲奪人205
“第三者”告密206 沾事者迷208
遊走於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210
德璀琳去世,不僅使漢納根痛感失去瞭一位親人的悲哀,在很大程度上也使他失去瞭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和閤作者。這是一段令他心碎的時間,接踵而至的是持續瞭幾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德國籍公民,遊走在兩個敵對的國傢之間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中國雖屬戰勝國,巴黎和會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對待。北洋時期國內政局多變“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想在中國乾齣一番大事而在政壇上沒有根基,比用一條腿走路還要難。
人們盼望著大戰結束,當大戰真的結束時,帶給漢納根的卻不盡是好消息。按照同盟國的約定,遣返所有在華的德國人。
第十一章 穿梭於曆史星空 217
曆史記住瞭這一天218 漢納根夫人晚境淒涼220
漢納根留給後人的啓示22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還是德國宣傳工作者中最為活躍的一個;事實上,德國的外交及領事人員被遣返迴國後,他被視為德國社團的領導人物。他對中國人的影響是相當可觀的,並且某些時候在其他德國人被扣留後仍能發揮作用。在休戰後當敵對國民被驅逐時他也隨之迴國,但一兩年後又迴到瞭中國,並接受瞭井陘公司的部分股份。最近,一位前皇帝的密友寫瞭本迴憶錄,其中提到瞭皇帝與馮•漢納根的一次長時間會談。很明顯,皇帝認為馮•漢納根將軍在中國問題上是最有權威的專傢之一。
考慮到他對中國做齣的貢獻,他所得到的種種榮譽就不足為奇瞭。慈禧太後曾賜他一品頂帶花翎以及各種勛章。
後記:尋蹤漢納根散記 226
尋訪漢納根後裔226 聚首津門的漢納根親友團229
拜謁漢納根墓232 朗格先生的遺憾233
曾經的文藝理論235 天津尋舊237
1925年漢納根去世後,11歲的迪特隨同母親離開天津迴到德國。離開天津時年紀雖小,腦海裏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兒時在天津生活得細節:在他傢門前,一條小河(即今津河)蜿蜒而過,往東流過去幾百米即匯入海河。他的眼前經常浮現齣海河裏來來往往的輪船、木船、魚船。他懷念那些整日照顧他的奶姆、廚師、管傢。他依然清楚地記得傢裏的中國廚師魔術般的烹飪技巧,能把河裏、水塘裏的魚蝦蟹做成許多種菜肴。自從離開天津後那種美味就再也沒有嘗到過。在他幼年時,父母經常要外齣工作或演齣,在傢裏有一條規定,父母不在傢時,奶母或保姆行使父母的權力。這些保姆、奶母中東方式淳樸真摯的音容笑貌仿佛印在瞭迪特的心底,今生今世是不會忘記瞭。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