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内容简介: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Eh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汇率改革:70年一轮回? www.cjs.com.cn2010-7-3 4:27:00 最近,美国政商界“非常欢迎”对中国央行作出放弃让人民币钉住美元的“谈话”。7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美国千方百计地游说中国决策者,设法让当时的法币跟美元挂钩。当时中国最终成功摆脱了美国的纠缠,这一...
评分银比金贵 By 张卫华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一则古老的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这样解释衰退(recession)与萧条(depression)的不同:前者意味着你的邻居失业了,后者意味着你自己失业了。上世纪30年代全球性危机是名副其实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中国是如...
评分拓宽历史的界限一直是历史学家赋予历史著作公共性的重要主旨,特别是当整个世界依旧处于危机动荡与变革之际时,历史著作“鉴往知今”的意义也更显得有价值。当国人依旧在热衷讨论近三十年以来所谓“中国模式”优与劣的纷争困扰时,历史学家则已然分析二十世纪之与中国历...
评分本书中译本第29页出现一处误译,误将表示白银“纯度”的“fine”理解为金衡盎司,感谢@kang兄指出。这部分原不是我翻的,但我作为合作译者还是向读者表示歉意;更正见下图(不足140字……再来)本书中译本第29页出现一处误译,误将表示白银“纯度”的“fine”理解为金衡盎司,...
评分对于我来说,从1911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是极其模糊的。表面上来看,这一段历史我们接触得最多,然而看到的历史史料来源却最为单向。我们对于这段历史中一些并不重要也许只是虚构的细节,可以了解得相当详细,甚至能够在你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至死这样的记忆都会折磨着你;另...
: F129.6/4128-1
评分佩服作者对于异国的经济了解的深度,内容翔实有理有据,简明可信的结论 深入浅出的解释那段特殊时期的中国经济 能启发读者——经济是个相对的东西 不是分析几下就能揭示出各方关系的
评分这本书思路很清晰立意也很高远:首先是讲到银本位的中国币值混乱政府无力监管;其次是中国的农村经济、城市工商业和银行金融业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再次是大萧条前期(29到31)中国实体经济低迷资金流集中在上海房地产,并且合力促成金融的虚假繁荣;再次是31年开始银价上涨白银外流经济崩盘,唯一的出路就是政府出手改革币制;结论改革币值稳定了经济,却使得政府的一切财政政策都要围绕稳定币值,丧失了财政自主性和各经济部门扶持,一旦恶性通胀币制崩溃,国家经济就完蛋了。(ps第一次看经济史的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也挺有趣)
评分可以说对填补了我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理解的空白,毕竟那个时期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教科书上的政治。一个国家的通货竟然是可以自由开采、冶炼、买卖的白银,并且国民政府对白银进出也没有任何管制,所以崩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评分史料是王道,尽管有些问题没说透,结论比较有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