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M.莱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与人共同主编了《21世纪首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书。经常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授课。
肯尼斯·罗格夫(Kerlrleth S.Roqoff),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Thomas D.Cabot公共政策教授。《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的作者之一,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特约评论员。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用定量的语言讲述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想传递的基本信息很简单:我们曾经经历过。无论最近的金融狂热或金融危机看起来多么与众不同,都与其他国家或过去时期所经历的危机存在极多共同之处。有了何其相似和不乏先例这种认识,就使得我们朝着完善全球金融体系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使我们能够降低未来危机的风险,也能更好地在危机来临之际妥善应对灾难。
作为研究信用风险的专业人员,最近迷上了金融危机类的书籍,看了些书评和推荐书单,觉得这一本终是绕不过的,便趁着京东有活动的时候早早下了单。本书的结论非常简单,在大量的数据和论证下,作者说明了有确切记录的金融危机历史其实只是个在不断重复的过程,“这次没有什么不...
评分这本书以前读过中文版,但印象不深。这回强迫症一样地读了英文版,读完颇有些后悔。这本书使用了很多历史数据,看上去很严谨,但问题是早年间的数据质量是否足够可靠?另外结论也不是很明确。作者界定的金融危机主要包括:内外债违约、高通胀(年20%)、货币贬值(年15%)和银...
评分前言 1.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过去800年的金融史的总结,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数量分析。基本结论是:历史上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是经常发生的。欧洲很多国家如法国、奥地利、希腊历史上多次发生违约。令人惊讶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以及泰国成功地避免了这样的...
评分通过殷实的数据分析主要是1800-2008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了BDCI指数来衡量各个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评测。本书通过6章的内容来论证了国内债务在危机发生时所占地位的不可忽略性,提醒经济工作者能在进行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时能够关注...
评分1.尽管制度和政策制定者都得到改善,但是通常也会存在走向极端的诱惑。正如个人不管一开始多么富有都可能面临破产一样,不论监管看起来多好,金融体系在面临贪婪、政治和利润压力时也可能出现崩盘。技术在变,人的外貌在变,时尚也在变。但政府和投资者自我欺骗(助推周期性繁...
可以
评分里面提出了不少问题值得思考
评分稍稍学术了点
评分金融危机发生:1、资产价格下跌,平均而言,实际房价下跌35%,持续时间超过6年,日本房价下跌了17年(1991—2008年),股价指数下跌56%,持续时间超过3.5年。2、资产价格下跌后,银行危机出现,失业率在银行危机周期的下行阶段平均上升了7%,持续时间超过4年。
评分这书包装得也忒山寨了吧,跟货币战争有一拼了,明明是学术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