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服務質量概念 1 1.1 決定QOS的因素 1 1.2 端到端QOS服務模式 2 1.2.1 盡力而為服務模式 2 1.2.2 集成服務模式 2 1.2.3 區分服務模式 3 1.2.4 DS與PHB 4 1.3 區分服務模式的結構模型 4 1.4 IOS的QOS特性 6 1.4.1 實現QoS的IOS工具 6 1.4.2 實現QoS的流程 7 1.5 本章小結 8第2章 QOS與標識字段 9 2.1 幀與標識字段 9 2.1.1 ISL幀的格式與QoS 9 2.1.2 802.1q幀的格式與QoS 10 2.2 IPV4報文頭與QOS 11 2.2.1 IPv4報文頭的結構 11 2.2.2 IPv4 ToS字段 12 2.3 DSCP 13 2.3.1 ToS與DSCP 14 2.3.2 類彆選擇碼 14 2.3.3 DSCP值 14 2.3.4 保證轉發服務 15 2.3.5 無阻礙轉發服務 15 2.3.6 其他定義 16 2.4 IPV6報文頭與QOS 16 2.5 MPLS標簽與QOS 16 2.6 DSCP/COS/IP PRE.映射 17 2.6.1 CoS-to-DSCP 17 2.6.2 DSCP-to-CoS 17 2.6.3 IP-Precedence-to-DSCP 19 2.7 默認對應關係總結 19 2.8 本章小結 20第3章 數據的分類與標記 21 3.1 分類流程 21 3.2 邊界及邊界信任 22 3.2.1 啓用交換機的QoS功能 23 3.2.2 信任CoS 24 3.2.3 信任DSCP 24 3.2.4 信任IP Precedence 25 3.2.5 信任IP電話 25 3.2.6 啓用被信任邊界特性 26 3.2.7 為交換機端口設置默認CoS值 26 3.2.8 查看端口QoS狀態 27 3.2.9 設置QoS域邊界端口的信任特性 27 3.3 使用MQC分類 29 3.3.1 class-map 命令 29 3.3.2 class- map 示例 29 3.3.3 policy-map命令 32 3.3.4 policy-map示例 32 3.3.5 service-policy命令 34 3.3.6 MQC應用示例 34 3.3.7 class-map 嵌套 35 3.3.8 policy-map嵌套 36 3.3.9 檢查配置的命令 37 3.4 使用NBAR分類 38 3.4.1 PDLM 38 3.4.2 PDLM 類型 39 3.4.3 MQC 與NBAR 40 3.4.4 使用MQC配置NBAR的步驟 40 3.4.5 NBAR應用示例 41 3.4.6 NBAR的一些局限 43 3.5 本章小結 43第4章 流量整治 44 4.1 令牌桶 44 4.2 令牌桶原理 45 4.2.1 單桶單速 46 4.2.2 雙桶單速 46 4.2.3 雙桶雙速 46 4.3 CAR 47 4.3.1 CAR 語法通式 48 4.3.2 限速訪問列錶 49 4.3.3 限速訪問列錶的通配符掩碼 49 4.3.4 限速訪問列錶示例 50 4.3.5 使用CAR限速的案例 50 4.3.6 檢查CAR配置的命令 52 4.4 使用MQC整治流量 54 4.4.1 命令及步驟 54 4.4.2 Policed-DSCP Map 55 4.4.3 MQC用法示例 55 4.4.4 MQC流量整治案例 56 4.4.5 雙速多行為示例 63 4.4.6 基於NBAR的流量整治 63 4.4.7 基於帶寬百分比的流量整治 64 4.4.8 三級分層流量整治 65 4.4.9 集閤整治器 69 4.5 本章小結 69第5章 隊列及擁塞管理 70 5.1 先進先齣隊列 70 5.2 優先隊列 71 5.2.1 原理 71 5.2.2 配置命令 72 5.2.3 配置示例 73 5.3 自定義隊列 74 5.3.1 原理 74 5.3.2 輪詢發送數據量 74 5.3.3 配置命令 76 5.3.4 配置示例 77 5.4 加權公平隊列 78 5.4.1 基於數據流的加權公平隊列 78 5.4.2 基於分類的加權公平隊列 80 5.5 低延遲隊列 84 5.5.1 原理 84 5.5.2 配置命令 85 5.5.3 配置示例 85 5.6 RTP 優先隊列 88 5.7 交換機上的隊列 89 5.7.1 交換機的QoS結構 89 5.7.2 隊列及擁塞管理 90 5.7.3 入隊列 90 5.7.4 齣隊列 94 5.8 本章小結 98第6章 擁塞避免技術 99 6.1 隨機早期檢測 99 6.2 丟棄概率 99 6.3 加權隨機早期檢測 100 6.4 平均隊列長度 100 6.5 基於流的WRED 101 6.6 遵從區分服務的WRED 102 6.7 配置WRED 102 6.7.1 在物理接口上啓用WRED 102 6.7.2 在VC接口上啓用WRED 103 6.7.3 配置基於流的WRED 104 6.7.4 啓用遵從區分服務的WRED 104 6.8 明確擁塞通知與WRED 110 6.8.1 原理概述 110 6.8.2 配置ECN 111 6.9 本章小結 113第7章 流量整形 114 7.1 流量整形的優點 114 7.2 流量整形技術 114 7.3 通用流量整形 114 7.3.1 配置GTS的基本命令 115 7.3.2 GTS利用ACL整形 115 7.3.3 幀中繼的GTS 115 7.3.4 檢查流量整形的命令 116 7.4 基於分類的流量整形 117 7.4.1 配置CBTS的命令 117 7.4.2 配置示例 118 7.5 幀中繼流量整形 121 7.5.1 幀中繼流量整形使用的命令 121 7.5.2 FR流量整形配置示例 122 7.5.3 幀中繼流量整形與RTP優先隊列 125 7.5.4 幀中繼流量整形與LLQ 126 7.5.5 幀中繼流量整形與PVC優先隊列 129 7.6 基於MQC的幀中繼流量整形 131 7.6.1 命令語法 131 7.6.2 配置示例 132 7.7 本章小結 132 第8章 鏈路優化技術 134 8.1 報文頭壓縮 134 8.1.1 RTP報文頭壓縮 134 8.1.2 配置RTP報文頭壓縮 135 8.1.3 查看RTP壓縮信息 137 8.1.4 TCP報文頭壓縮 138 8.1.5 配置TCP報文頭壓縮 138 8.1.6 查看TCP壓縮信息 139 8.1.7 基於分類的報文頭壓縮 140 8.2 幀的拆解與交錯 142 8.2.1 拆解與交錯概述 142 8.2.2 連載延遲 143 8.2.3 支持LFI的鏈路 143 8.2.4 在幀中繼上應用LFI 143 8.3 PPP多鏈路捆綁 147 8.3.1 配置串行接口MLP 147 8.3.2 啓用LFI特性 148 8.3.3 檢查MLP狀態 149 8.4 本章小結 149第9章 IPSEC VPN應用QOS 150 9.1 IPSEC VPN 150 9.2 IPSEC VPN 模式 150 9.2.1 傳輸模式 150 9.2.2 隧道模式 151 9.3 保存TOS字段值 152 9.4 使用報文頭參數分類 152 9.5 應用實例 152 9.5.1 對ESP數據應用QoS 152 9.5.2 使用Pre-classify特性 156 9.5.3 GRE+IPSec隧道模式 159 9.5.4 基於站點的VPN與QoS策略 162 9.6 本章小結 168第10章 MPLS VPN應用QOS 169 10.1 MPLS 網絡模型 169 10.2 數據分類與EXP字段 169 10.3 MPLS QOS策略 170 10.4 MPLS QOS專用命令 170 10.5 MPLS QOS隧道模式 170 10.5.1 統一模式及實現 171 10.5.2 管道模式及實現 178 10.5.3 短管道模式及實現 184 10.6 本章小結 189附錄A 642-642考試真題練習 190附錄B 642-642考試真題練習答案 206參考文獻 20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