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安德鲁1938年生于法国。毕业于法国桥梁学院与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他在29岁时设计了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一举成名,在其漫长的建筑生涯中曾多次获奖。他在中国设计了具有“白莲花般美感”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有“巨蛋”之称的国家大剧院,“海鸥”般展翅欲飞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其中,他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议。2007年11月,安德鲁在中国出版了《国家大剧院》一书。 安德鲁不仅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建筑师,而且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文学创作者,他将自己对空间、人生与时间的思考融合到每一个设计计划中,在建筑圈子中被公认“诗人”建筑师。《记忆的群岛》是他在设计、建造国家大剧院期间创作的一部充满诗意、冥想的中篇小说,配以作者亲自授权的素描插图,可以使读者深入一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内心世界,感悟现代艺术的相通之处
《记忆的群岛》内容简介:叙述者是谁?他究竟身在何处?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与他一起,开始一段不确定的、痛苦的历程。他试图理解传到他耳中的各种声音。他想起业已远离的各个瞬间。沉思、冥想、少年时的梦、老年与死亡的恐惧,凝聚在对时间与空间的反思中。渐渐地,一幅重新组合而成的内在世界的图景呈现出来。
在意识与时间的搏斗中,这个动态而不确定的世界会消失,但永不终结。
端木向宇 /文 直立的站着,面对一面斑驳的墙,注视着它从早晨的那缕微光中,穿上色彩的外衣。升起的日光一点点晒干它的露珠,舔着它墙体上的风蚀。光的影子把墙精心雕刻,刻成一座迷宫。我的头很痛,爬出千万条线,乱做一团的麻。这乱麻顺着墙上的迷宫,沿着,一段又一段的记...
评分从寝室走到教室,天还是青灰色的。边际一抹浅红叫人还摸不着头脑。耳机里的吟唱声沉得像一个梦境,顿时就想起了《记忆的群岛》。 忘记了当初为何会买这本书。也许是书名——这样令人捉摸不定的词语的组合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也许是灰色调的封面之上一行行的法语手迹;也许...
评分端木向宇 /文 直立的站着,面对一面斑驳的墙,注视着它从早晨的那缕微光中,穿上色彩的外衣。升起的日光一点点晒干它的露珠,舔着它墙体上的风蚀。光的影子把墙精心雕刻,刻成一座迷宫。我的头很痛,爬出千万条线,乱做一团的麻。这乱麻顺着墙上的迷宫,沿着,一段又一段的记...
评分绘画可以抚慰我浮躁的心灵,安德鲁的文字,或者说董强的译文,也可以。不知道这应该归功于他们两个中的哪一个。因为如此感性的文字,可以引导我透过风、雨、云、植物,这些最普通的事物,思考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喜爱还是恐惧。 在意识与时间的搏斗中,这个动态而不确定的世界...
评分脑海中的细节,放大、模糊、牵扯。没有原由,那些一直的存在,被随手拿起。放大产生的异乎寻常力量,不需辨其真伪,只相信存在。思维、思想,交替又交互,让人困顿,写下的画下的,留下了纠缠的形式。沉溺,融化,重复问题或答案,是追溯源头的勇气。踏入思维迷宫,是出...
他建了国家大剧院 窃以为建筑和文学必然是相通的 只好说 读懂的地方感到很好 大部分是读不懂的莫名其妙吧
评分建筑家的世界果然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 刚开始读起来还不错, 对于时间的感受很吸引人。后来被他反反复复的“鸟声, 树叶, 墙, 岛屿, 河流”以及“模糊与清晰, 寂静与声响, 白昼和黑暗”绕晕了, 我每一页要读好几遍, 就像眼神从字表面飘过但根本没停留~
评分在时间里,肉体岿然不动,沉入一种静止的冥想中,现时可以被触及到被感知。于是,可以听到一些新的声音,就像是在一个看不见的天空中飞机穿行的声音,远远的轰鸣声,旋涡刺耳,沉闷而交替形成的声音流,渐行渐远,渐渐变弱,直到最后,成为一道萦绕不去的东西,你会觉得它就是第一道记忆之流。这一感觉会马上被一种明显真实的,非常弱,但又十分明确的感觉所纠正:其实它只是在时间光滑的伸展中一道极小的折皱而已。正是在这一消失中,我们离现时最近。接下来,很快,一种新的忧虑升起,并开始弥漫:呼吸的声音回响起来,占据整个空间。仿佛成为这一切的责任人,仿佛意志已经被调动,以让它持续,仿佛这将永久成为一种越来越大的职责,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职责。直到这一切最后终止,直到最后进入一种水状的睡意中,化去疲劳,恐惧,以及焦虑的精髓。
评分他建了国家大剧院 窃以为建筑和文学必然是相通的 只好说 读懂的地方感到很好 大部分是读不懂的莫名其妙吧
评分http://dushe.lofter.com/post/a9fc7_68749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