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重病患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近代概念
第二节 微血管功能障碍
第三节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损伤与通透性升高
第二章 危重病患微血流紊乱的发生原理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血小板流态异常
第二节 红细胞流态紊乱
第三节 白细胞变性改变
第四节 血浆流态变化
第三章 氧化应激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氧化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氧化应激与重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
第四章 钙转运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 钙的正常代谢
第二节 “钙火花”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钙转运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 脂质代谢紊乱及其相关疾病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概述
第二节 血脂及高脂血症
第三节 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脂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 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
第一节 血管新生的分期与生长方式
第二节 血管新生的调控
第七章 血管新生与疾病
第一节 肿瘤与血管新生
第二节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血管新生
第三节 其他疾病与血管新生
第八章 抗血管新生治疗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第一节 抗血管新生治疗
第二节 治疗性血管新生
第九章 肿瘤病毒病因
第一节 肿瘤病毒病因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肿瘤病毒的致癌作用
第三节 DNA肿瘤病毒
第四节 RNA肿瘤病毒
第十章 艾滋病的临床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滋病的病因学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病学
第四节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流行特征
第五节 艾滋病的病程分期与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
第六节 防治艾滋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 衰老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 衰老机制的研究
第三节 抗衰老的探索
第十二章 基因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和概念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种类、策略和原则
第三节 基因转移
第四节 基因治疗的载体传递系统
第五节 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六节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十三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间通讯
第二节 与信号转导有关的细胞受体
第三节 信号转导途径
第四节 疾病时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
第十四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机制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调控与信号转导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意义
序言
《高级临床病理生理学》是一本供临床各科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以医学院校本科《病理生理学》为起点,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与临床疾病有关的病理生理课题进行讨论。希望该教材能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为临床各科研究生、住院医师及时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使用,并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选题线索。
本教材共分14章,既有基础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如氧化应激与疾病、钙转运异常与疾病、肿瘤病毒病因等;又有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如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基因治疗的原理和应用、细胞凋亡与疾病等。此外,还有一些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进展性章节,如抗血管新生治疗及治疗性血管新生,危重病时微血管和微血流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艾滋病的临床病理生理学等。希望本教材能在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上为患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材料。
本教材由多人执笔撰写,大多数作者所写的章节均与其从事研究的课题内容相关,而且经过10余年研究生课的讲授实践,成稿时又经多次修改,因此具有一定特色。由于目前国内针对临床研究生的病理生理学教材少见,本教材内容无同类书刊可供参考、借鉴,参加编写的人员较多,故撰写的内容深浅、格式可能不完全一样。限于水平,书中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错误,欢迎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指正。最后感谢各位编者在繁忙的教研工作之余执笔完成此教材,也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贺琦编辑为本教材的出版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希望本教材的出版能为临床研究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文摘
从鱼的脊髓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生长抑素样环肽。已经证实心血管组织中富含及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心功能抑制、血管收缩等心血管效应,且其缩血管效应比ET一1强10倍,是迄今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此外,它还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增殖等心血管效应。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脂质沉积的平滑肌和巨噬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应用后心肌出现缺血性变化,提示它可能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活性肽是大循环和微循环调节的主要物质基础,对包括微循环障碍在内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血管活性肽的研究已成为解决以上疾病的关键。认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以上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探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与新药开发的新途径。
微血管具有产生自动的、不受心脏控制的节律性舒缩能力,称为微血管自律运动。微血管的这种节律性开放和关闭现象在观察人体手指甲襞微循环或球结膜微循环时每分钟发生0~6次(此即为微血管自律运动),此时伴有节律性血流加快或减慢,以及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微血管运动现象的存在支持毛细血管主动收缩能力,它能在无平滑肌的情况下主动收缩(通过胞质里的微丝),或者通过毛细血管外周的周细胞收缩造成。但另有学者认为毛细血管的此科缩是被动的,它发生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动收缩后,并紧接着产生毛细血管内压降低,此种被动的管腔萎陷,可导致毛细血管完全关闭,此时扁平的内皮细胞变成球形。
微血管自律运动是一种具有独特频率和振幅的运动波。这种在血管壁上传播的生物波是一种复杂的周期信号,其运动频率的大小与动物整体的血压或脉搏无直接关系。它的波动振幅与该局部微血管平均管径的比值随微血管的变小而增大。越细的微动脉,其自律运动的相对振幅越大。微静脉与淋巴管中也发现有微血管自律运动的现象等认为,这种微血管自律运动的起搏点可能在微动脉分支处。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