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緒論 1.1 導言 1.2 當前的能源研究現狀與發展態勢 1.3 超常規能源利用技術基本特徵 1.4 超常規能源利用技術典型案例及其啓示 1.5 超常規能源技術研究中的機遇與挑戰 1.6 本書內容和框架 參考文獻第2章 驅動移動電子設備的人體能量捕捉方法 2.1 導言 2.2 移動電器能量供給問題 2.3 移動電子設備銳減的功率及能耗發展趨勢 2.3.1 即時通信裝置 2.3.2 娛樂工具 2.3.3 可穿戴式及可植入式醫療器械 2.3.4 微型嵌入式係統 2.3.5 集成多功能模塊的個人數字助理 2.3.6 不同電池效能的評估 2.4 關於人體能量捕獲 2.5 基於熱電效應的能量捕獲方法 2.5.1 基本原理 2.5.2 優化策略 2.6 機械力驅動方法 2.6.1 壓電效應 2.6.2 介電彈性體 2.6.3 電磁感應 2.6.4 液態金屬切割磁力綫發電方法 2.7 位移驅動的發電機(慣性振動) 2.7.1 振動係統的能量捕捉特性 2.7.2 壓電結構的振動特性 2.7.3 靜電結構的振動特性 2.7.4 電磁感應的振動特性 2.7.5 磁緻收縮的振動特性 2.8 典型能量捕捉裝置的發電特性對比 2.9 人體能量利用問題分析 2.9.1 熱量散失 2.9.2 關節鏇轉 2.9.3 身體重力加載 2.9.4 重心的垂直位移 2.9.5 組織及相應附屬物的彈性變形 2.10 新型能量轉化思路 2.10.1 微型風車 2.10.2 納米綫 2.10.3 電化學機械能轉化 2.11 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驅動下一代移動電子設備的太陽能技術 3.1 導言 3.2 移動電子設備太陽能驅動技術的興起 3.3 適於可移動電器的太陽能電池原理及其局限 3.4 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及其對比 3.4.1 第一代矽基太陽能電池 3.4.2 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 3.4.3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3.5 染料敏化電池 3.6 有機太陽能電池 3.6.1 異質體結太陽能電池 3.6.2 混閤異質體結電池 3.6.3 雙堆疊異質結結構 3.6.4 有機—無機雜化體係 3.6.5 光電化學材料 3.7 光伏材料的電特性 3.7.1 太陽能電池的能效電路 3.7.2 廣義等效電路 3.7.3 參數識彆 3.7.4 FV麯綫擬閤法 3.7.5 等效電路中的性能參數 3.7.6 不同類型光伏材料的等效電路 3.7.7 人工神經網絡 3.8 基於控製方法的最大功率輸齣 3.8.1 最大功率點追蹤輸齣策略 3.8.2 功率匹配方案 3.8.3 參數計算技巧 3.8.4 擾動觀察法 3.8.5 基於電壓的功率優化和基於電流的功率優化 3.8.6 增量電導技術 3.8.7 神經元網絡和模糊邏輯控製方法及其查錶法 3.9 能量儲存方案 3.9.1 適於連接太陽能模塊的便攜式存儲部件 3.9.2 便攜媒介的充電策略 3.9.3 性能優異的鋰離子電池 3.10 可用於便攜電子設備的産業化太陽能電池 3.10.1 Konarka類型 3.10.2 Nanosolar類型 3.10.3 IMEC類型 3.10.4 材料及其效率因素 3.11 太陽能供電的移動電子總體架構 3.12 直接由太陽能元件供電的低功率電子器件 3.13 流行的便攜充電設備 3.14 水到渠成的觀念:來自不同學科和産業部門的共同貢獻 參考文獻第4章 植入人體式微型醫療器械的供電方法 4.1 導言 4.2 植入式醫療器械概況 4.3 植入式醫療器械的分類 4.4 植入式醫療器械的特殊要求 4.5 植入式醫療器械鋰電池供能技術 4.6 植入式醫療器械生物燃料電池供能技術 4.7 植入式醫療器械核電池供電技術 4.8 植入式醫療器械電磁轉化供電方案 4.9 植入式醫療器械壓電轉化供電技術 4.10 利用體熱的植入式器械熱電供能技術 4.11 植入式醫療器械超聲波供電技術 4.12 植入式醫療器械射頻供電技術 4.13 植入式醫療器械光學供電技術 4.14 人體動能驅動的自維持型電磁感應供電技術 4.15 植入醫療器械的微創供電方法 4.16 小結 參考文獻第5章 生物質燃料電池與仿生能量利用技術 5.1 導言 5.2 常規的燃料電池技術 5.3 生物質燃料電池技術 5.4 與MEMS結閤的微生物燃料電池 5.5 生物質産氫方式 5.6 利用光能産電的細菌電池 5.7 利用糖類産電的細菌電池 5.8 利用海洋微生物産電的技術 5.9 分解有機物作為能源的機器人 5.9.1 基於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的吃肉的機器人 5.9.2 吃肉機器人的結構係統和設計 5.10 仿生型液壓驅動技術 5.11 仿生型高電壓産生技術 5.12 小結 參考文獻第6章 觸發式能源技術 6.1 導言 6.2 觸發式能源的提齣 6.3 觸發式能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6.4 典型的基於自然事件的觸發式能源利用方式 6.5 熱電驅動的火災預警模式 6.6 壓電驅動的機器震動監測模式 6.7 電磁發電驅動的設備狀態監測模式 6.8 風電驅動的風速測量 6.9 熱電驅動的液態金屬芯片散熱係統 6.10 關於基於人體事件的觸發式能源利用方式 6.11 人體壓電驅動的遠程控製器 6.12 人體熱電驅動的低功耗醫療設備 6.13 觸發式能源利用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6.14 小結 參考文獻第7章 基於人體能量的傢用電器供能方法 7.1 導言 7.2 人體能量驅動傢用電器的現實意義 7.3 正在興起的人體能量利用技術 7.4 人工驅動的超級電容充電型LED傢用照明係統 7.5 人工驅動傢用LED照明係統的性價比問題 7.6 人體能量驅動傢用電器問題中的挑戰與機遇 7.7 小結 參考文獻第8章 太陽能熱直接發電技術 8.1 導言 8.2 關於太陽能熱直接發電技術 8.3 熱電轉換技術 8.4 熱離子電轉換技術 8.5 磁流體熱發電技術 8.6 堿金屬熱電轉換技術 8.7 太陽能熱電發電技術 8.8 太陽能熱離子發電技術 8.9 太陽能磁流體和堿金屬熱電發電技術 8.10 太陽能級聯發電係統技術 8.11 發展前景展望 8.12 小結 參考文獻第9章 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的大尺度熱管理技術 9.1 導言 9.2 城市熱島和建築能耗現狀 9.3 城市冷卻係統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9.4 關於區域性城市冷卻係統 9.5 大規模削弱太陽輻射的城市冷卻方案 9.5.1 “軌道太空鏡”計劃 9.5.2 城市“變色”計劃 9.6 利用宏觀對流傳熱的城市降溫方案 9.6.1 市區“穿堂風”計劃 9.6.2 閤理利用海水的城市“衝涼”方案 9.7 大規模提高地錶蒸發率的城市降溫方案 9.8 利用海水調節溫度的水下生態及居住方案 9.9 區域性城市冷卻係統的發展策略 9.10 大尺度城市熱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和難點 9.10.1 城市熱環境和城市舒適性的定量描述 9.10.2 宏觀大尺度熱管理理論的建立 9.10.3 大尺度城市熱管理實驗平颱的搭建 9.10.4 城市地理氣象數據庫的建立 9.10.5 各種城市熱調節技術研究 9.10.6 大尺度城市熱管理效果評價模型的建立 9.1 1小結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