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卡普钦斯基(1932—2007),生于波兰东部小城平斯克近郊一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遭受二战磨难。高中毕业后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考入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后转入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青年旗帜》杂志社工作,同年派往印度。1957年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他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足迹遍及五洲四洋一百余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亲临火线,发回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同时作为作家,获五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有的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国》(1993)、《太阳的影子》(1998)、《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2004)。
His name is a war reporter, a writer, and a poet on the front line. He is the best known Polish journalist, Ryszard Kapuscinski For most of his life, he has to put himself in a totally strange land, live there and work there. During the day time, he crosse...
评分Fast Line 读《和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By Henry/2010.11.10 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墓志铭。 作为驻外记者,他的足迹遍及五洲四洋六十多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亲临火线,发回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 作为一个诗人作家,他六次提名...
评分卡普辛斯基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是一份恰当的遗嘱。 许多中欧作家一直醉心于人类记忆这个主题,例如已过世的波兰诺贝尔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的诗歌,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的散文,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作家等等。正如昆德拉所说“...
评分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波兰记者、作者、诗人雷·卡普钦斯基一无所知,也难怪,这本《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是国内第一次出版他的书。看书中的介绍后又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2007年辞世的卡普钦斯基是波兰新闻界及文坛的重量级人物,早已享誉世界。他曾是波兰通讯社的唯一名驻外记...
评分除了翻译的问题之外,作者的“两条线”并未很好的融合连贯起来,所谓“时间上的旅行”大部分都是在复述希罗多德《历史》的情节,自己独特的分析和思考并不多见,有见地的观点更少;“空间上的旅行”着墨不少,但也基本上局限于对当地市井生活场景的基本描写,也缺乏深入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