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文化 思想史 文化史 历史 中國文化史通釋 歷史 学术
发表于2025-02-02
中國文化史通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英時教授著作等身,2006 年11 月16 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布余英時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實在實至名歸。
本書是余教授最新的著述。余教授的文化史通釋,不但研究上層的經典 (如儒選) 而且也注重下層的民間思想,尤其關懷上、下層之間的互動。不但探索中國思想史的連續性 (continuities) ,而且也分析它的斷裂狀態 (discontinuities)。余教授過去的研究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中國思想史的幾個重大的變動時代,如春秋戰國之際、漢晋之際、唐宋之際、明清之際,這是四個最有突破性的轉型期。今天研究中國思想史不能不具備一種比較的眼光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但不能流入一種牽強的比附 (forced analogy)。
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升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律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差不多每天晚上拿出一点儿时间专心读一篇或半篇。虽说不喜欢这种没啥实质性联系的文集,不过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读,尤其是前四篇。
评分新儒家的代表人之一,吊诡的是我以为作者早就归仙了,原来活着。
评分牛津社的裝幀太好了。加一星給裝幀。
评分收录文章中大部分是演讲稿与为他人作的序,因此相对于余老专著来说更通俗易懂,有利于宏观上把握余老的思想。最喜欢的四篇文章是《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和《侠与中国文化》。
评分無甚新奇處,毋須購買。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出版三卷本经典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后又发表《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
评分余英时先生,安徽潜山人,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与汉学家,师从钱穆、杨联升等名家,曾获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所著《中国文化史通释》系由十二篇论中国文化的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宋明理学,近代士商互动,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与科学,传统医...
评分 评分余英时《综论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这两篇文章,实际上可以算作提纲性质的作品。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使用的是不同的线索。同一个主题,我归纳为“对传统中国士、道关系的考察”。士,就是广义的知识阶级。道,就是为知识阶级所承载和追求的一种...
评分余英时《综论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这两篇文章,实际上可以算作提纲性质的作品。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使用的是不同的线索。同一个主题,我归纳为“对传统中国士、道关系的考察”。士,就是广义的知识阶级。道,就是为知识阶级所承载和追求的一种...
中國文化史通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