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氣質

中國人的氣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明恩溥
出品人:
頁數:263
译者:劉文飛
出版時間:2010-1
價格:3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40289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外國人看中國
  • 中國
  • 麵麵觀
  • 非閑書
  • 繪本
  • 研究他人。
  • 海外漢學
  • 文學
  • 文化
  • 民族性格
  • 中國文化
  • 國民性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曆史
  • 心理學
  • 傳統文化
  • 風俗習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人的氣質》以獨特的視角,描述瞭19世紀末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風俗習慣和性格特徵,揭露瞭中國人好麵子、缺少公共責任心、缺乏誠信、喜猜忌、保守、節儉過度等劣根。《中國人的氣質》作者明恩溥是位美國傳教士,他曾建議美國政府退還“庚子賠款”,資助中國青年學生赴美留學。清華大學、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的建成,也都與這位傳教士有關係。

時過境遷,今又譯印此書,對比今昔麵貌,以期能促進、深化國人的思索。

作者簡介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又作明恩普。美國人。基督教公理會來華傳教士。1872年來華,初在天津,1877年到魯西北賑災傳教,在恩縣龐莊建立其第一個教會,先後在此建立起小學、中學和醫院;同時兼任上海《字林西報》

通訊員。他在魯西北傳教30年,寫瞭大量有關中國的著作,如《中國文明》《中國人的素質》《中國鄉村生活:社會學的研究》《中國在動亂中》《王者基督:中國研究大綱》《中國的進步》《今日的中國與美國》《漢語諺語俗語集》等,有的在

美國多次重印,有的被譯成其他文字齣版。1905年辭去宣教之職。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1908年,美國正式宣布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返迴美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恩溥的明智和遠見愈加令人信服。作為一個美國傳教士,他熟悉中國的國情,瞭解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影響中國的未來。1906年,當他嚮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來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時,他大概已經意識到瞭實施這一計劃所能具備的曆史意義。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後改名為清華大學)的成立,為中國留學生赴美打開瞭大門,一批又一批年輕學子從封閉的國度走嚮世界,他們中間湧現齣眾多優秀人纔,歸國後成為不同領域的精英。

明恩溥的建議不僅僅落實於教育方麵,如北京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的建立,還落實在與民眾生活關係更為密切的領域,影響瞭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革。如今,在中國教育界和醫學界,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仍是公認的佼佼者,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走進它們的大門時,很多人不會想到,明恩溥——這個多少令中國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與它們聯係在一起。

目錄資訊

讀後感

評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必须要和别人扯几句“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似乎成为划分自己与那些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的低素质人群的重要标准。 前两天先生发我一个笑话。 『昨天我去买票,一个小伙子直接插队站在我前面。我问他:“你这个人怎么不排队啊?”他...  

評分

評分

一个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的欺骗、推诿和谎言。 ———明恩溥 《中国人的气质》是自己读的明恩溥第二本作品,他的另外一本译介过来的作品是《中国乡村生活》,他是一个传教士,在鲁北传教长达三十余年,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对中...  

評分

这勉强算个读后感,因为读完大脑拼凑不出清晰的脉络关系。 现在大家喜欢旅行,无论国内国外,通常选择与自己平时生活不同的地方,完后带回许多照片,习惯性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向他人讲述和评论所见所闻。当所去的地方“落后”于自己的生活时,人们很容易俯视评判。如果是个...  

評分

我自认为为已经脱离了一些低级趣味。 但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还是没有逃脱《中国人德行》中描述的一些缺点。 在乎面子 节俭到不计算得失 无效率的勤劳 缺乏时间观念(容易迟到) 忽视精确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用戶評價

评分

深刻洞見。

评分

很經典 有些東西分析的一針見血

评分

200年的時間其實中國人一點都沒變啊

评分

史密斯的寫作態度很難讓人認同。在那個遭受外國列強侵侮的年代,史密斯作為一個傳教士很難得到當時中國老百姓的待見。個中的屈辱和誤解嚴重影響史密斯的寫作立場,令他在一味的憤怒情緒中抱怨,失去客觀理性和同理心。基於基督教世界的優越感和帝國中心驕傲中,他不時在自以為幽默的文字中輕衊這群愚昧而神經質的中國人。最可恨的是,他在對中國命運的瞎操心中鮮明透露齣他一廂情願的殖民和宗教徵服欲望。史密斯對中國人的分析隻在皮錶,未深其中,他不過以西方人的思維和行為為標準觀照中國人,誤會其行為習俗,主觀性強。而且這本書體係混亂,重復寫作,不像<菊與刀>的作者,把分析的觸角探入到社會內部,邏輯嚴謹,態度公正。這或許是這本書在當代中國未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吧。當然,史密斯的分析讓我們真切看到自身的醜陋,以省不足。

评分

譯者說得很好,原作者既有傳教士的寬容,也具備知識分子的理性。我佩服作者的觀察力和歸納能力。有些身為中國人而不自知的現象,也隻有這些敏銳的外國人可以看得到瞭。時過境遷,距離那個中國人最無助的年代已經一百多年,很多東西都已經改變,我們仍舊可以看到滲透到我們骨子裏的東西。性格是與境遇有關的,再過五十年,再看這本書,也許就不那麼有價值瞭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