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罗(1901-1976),法国作家,政治家,曾任法国文化部长。代表作有《人的境遇》、《希望》、《王家大道》、《征服者》。他对中国情有独钟,多部作品都是以中国革命为背景和题材,他曾作为戴高乐将军的使者访华,为促进法中文化交流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看作品的感觉如同看电影,一切如电光火石,一幕幕场面,一个个画面,一个个人物最终汇成了一个中国革命画卷,而这画卷就是北伐战争中的上海起义以及随后的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工人,当然这有些外国人看中国的味道,不过相对来说马尔罗看得还算是比较接近。 之所以如此...
评分小说《人的境遇》是马尔罗以西方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的一步力作。以工人运动为背景,用反抗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命运来代表人类普遍永恒的境遇(la condition humaine)。与其说作品取材于历史还不如说灵感来源于作者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与其说是写史,到不如说作者在书写一种人...
评分看作品的感觉如同看电影,一切如电光火石,一幕幕场面,一个个画面,一个个人物最终汇成了一个中国革命画卷,而这画卷就是北伐战争中的上海起义以及随后的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工人,当然这有些外国人看中国的味道,不过相对来说马尔罗看得还算是比较接近。 之所以如此...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人的命运是什么?孤独、荒诞和死亡。
评分没读完,1988年的书太旧,印刷是硬伤,错字不少,个人觉得太过啰嗦,描写的过于细致……
评分文笔是三个中译本里面最喜欢的,除了有些约定俗成的专有名称有点问题,真的算比较流畅了。1933年的作品,作者的政治眼光很独到,里面读出点弗洛伊德,读出点存在主义,读出点马尔罗自己对人类生存的看法,唤起人类想起自身的伟大。
评分如果这能让中国人拍同样内容的一部电影,就太有意思了。。
评分马尔罗的作品总要有一个热爱暴力的革命恐怖分子还真是一大特色啊……虽然是YY成分居多,不过个人觉得凭文笔和深度也足堪5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