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博物馆

纯真博物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而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

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1997年《新人生》一书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得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奖金高达10万欧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同时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作者发表小说《雪》,获得畅销,并选入2004年的《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好书”。此书成为作者四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砝码。

2005年作者凭新作《伊斯坦布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据传仅以微弱劣势输给了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

2006年10月12日战胜夺标呼声颇高的叙利亚诗人阿杜尼斯、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卡罗尔.奥茨、以色列小说家阿莫司.奥兹、韩国诗人高银以及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人,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567
译者:陈竹冰
出版时间:2010-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9884
丛书系列: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奥尔罕·帕慕克 
  • 土耳其 
  • 小说 
  • 爱情 
  • 外国文学 
  • 纯真博物馆 
  • 土耳其文学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08年5月的北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首个中国媒体见面会上,志得意满的当庭宣布:“我刚完成一部600页的小说。”——正是这部《纯真博物馆》!

“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

—————————————————————————

没有哪个以色欲沉迷开始的故事,能像本书这样,让你体会到痛失所爱的幸福与感动!

—————————————————————————

1975年的春天,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

凯末尔追随着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穿行于穷困的后街陋巷,流连于露天影院。在被民族主义分子的炸弹破坏的街道上,在被油轮相撞的大火照亮的海峡边,在军事政变后的宵禁里,他努力向芙颂靠近,直到无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离。

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爱过的,甚至是她触碰过的一切,将它们珍藏进自己的“纯真博物馆”……

+++++++++++

·纯真博物馆

1. 帕慕克为写本书,确曾走访全球各大小博物馆。他“泡馆”颇有瘾,有照片为证。

(详见:http://www.masumiyetmuzesi.com/)

2. 该博物馆确会存在。帕慕克多年前曾在伊斯坦布尔购置一处房产,所在地正是书中所写芙颂家的住址——楚库尔主麻的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此地会以本书命名并改建为特色博物馆,藏品主要反映伊斯坦布尔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生活。纯真博物馆计划于2010年起接待游客,凭书中所附门票可得到一次免费参观的机会。

+++++++++++

文景已出版的帕慕克作品:

《杰夫代特先生》

《寂静的房子》

《雪》

《黑书》

《新人生》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红》

+++++++++++

敬请关注:

《别样的色彩》2010年6月上市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我的一生中,只读过两本让我真正感动的爱情小说,一本是杜拉斯的《情人》,另外一本就是这本《纯真博物馆》。 读《情人》的时候,我20岁,读《纯真博物馆》,我已经四十岁了。 我在想,假如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可以被一本关于爱情的作品感动得彻夜难眠,在读到最后那句,让...  

评分

无法过多指望。因为在帕慕克所描绘的世界中,爱情一如既往地只是一些珍稀的光线。发生于刻意为之的偶然,摇曳在无数纷乱分裂的时刻里,被苦楚的主人公迷惘而无望地追寻着,终于在最后的时刻以我们读者能预料到的方式于黑暗中悲戚收场。回溯帕慕克讲述的诸多故事,作者的个...  

评分

就像人们津津乐道的布拉格之恋或者巴黎之恋一样,多年之后(甚至从现在开始),人们会开始记住奥尔罕·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之恋。 伊斯坦布尔并不是一个浪漫的城市,但她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界处,这个曾经繁华过几百年的城市,最终成为一个“呼愁”(忧...

用户评价

评分

芙颂死后的部分加一颗星,勉强三星。主人公就是一个磨磨唧唧的贱男,明明可以不和女友订婚而和芙颂在一起的,可是他却没能把握住幸福,等到人家结婚了就跟癞皮狗似的在人家活活腻了八年,爱芙颂却自私地不愿意她做演员,生怕她红了之后离开自己,真是一个让我想踹一脚的男人。全书和纯真无关,男主角就是一个窥淫癖加恋物癖,简直猥琐到了几点。那一屋子的东西是耻辱的象征,只能说明他是如何的懦弱,如何错过了自己的幸福。实在是对这种爱情无感,那么厚厚的一个大部头,是帕慕克苦心经营的无数细节堆砌起来的,但因为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不成立,使得这一切顿时都失去了意义。我无法认同这种爱情,谁爱感动就让他尽情地感动吧。

评分

开头那场sex的描写简直美死了,仿佛就站在那带有霉味的床边看着他们酣畅淋漓地爱一场!虽然故事情节我不太喜欢,但是我最后还是被感动了。从道德上需要批判男猪的傻逼,但是也有那么一句话是:小说家不是道德家,没有必要承担非黑即白的道德重担。这小说写得真好,推荐一记XD.

评分

我三观被这两个出轨的贱人颠倒了……就这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买这本书的帐,对于我来说,书里的情感非常不真诚,它所表达的,不是我认为的爱情。

评分

好小说的典范。不用引起读者对于人物的喜爱(男女主人公都很烦人)、不需要杰出的故事(一个恋物癖、出轨、社会题材的烂俗故事),借助极其高超的技巧将虚无、遗忘、记忆和爱深深植入读者的脑子,将读者拉入无所谓是否存在的博物馆,强制面对记忆的物件,从而强行面对人生、失却和执念。故事只是线索,人物只是棋子。就凭四千个烟头、那三百个『有时』开头的章节及最后的叙述者转换,帕慕克绝对对得起他的大师头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