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編 儒傢研究之基本問題
第一章 儒傢之基本特點
第二章 儒傢之主要經典
第三章 儒傢研究資料舉隅
第二編 儒傢思想學術之嬗變
第一章 先秦:儒學之導源奠基時期
第一節 孔子所確立的儒傢基本精神
第二節 孟子對孔子仁學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節 荀子對孔子禮學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章 兩漢:儒學之推闡經術時期
第一節 陸賈、賈誼、劉安之儒道兼取
第二節 兩漢今古文經學爭論之原委
第三節 董仲舒天人感應理論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第四節 災異說與讖緯學:儒學的方術化傾嚮
第五節 《白虎通義》及其他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儒學之南北異趣時期
第一節 南北儒學的大緻狀況
第二節 南北儒學的主要特點
第四章 隋唐:儒學之承先啓後時期
第一節 隋至初盛唐儒學的統
第二節 中晚唐儒學的轉嚮
第五章 宋代:儒學之求新求變時期
第一節 宋代儒學之新變
第二節 心性——宋代理學探討之核心問題
第三節 宋代理學的基本構架與特點
第四節 宋代理學性質簡析
第六章 元明清:儒學之踵宋紹漢時期
第一節 元代理學之不絕如縷
第二節 明代心學之異軍突起
第三節 清代樸學之返本開新
第三編曆代儒文之互滲與衝突
第一章 兩漢六朝儒文之互滲與衝突
第一節 兩漢之儒學語境與文士分化
第二節 六朝之儒衰文盛與儒文糾葛
第二章 唐代儒文之互滲與衝突
第一節 初盛唐文學、弘文諸館之儒文兼取
第二節 唐代科舉之儒文兼取及其矛盾
第三節 唐代詩文創作之以儒抑文傾嚮
第三章 宋代儒文之互滲與衝突
第一節 宋代科舉中儒文地位之升降沉浮
第二節 從洛蜀黨爭看宋代儒文矛盾之復雜
第三節 宋代詩文創作儒文之互滲與分流
第四章 元明清儒文的互滲與衝突
第一節 元明清科舉的儒文閤一與儒文俱損
第二節 元代作傢之儒文兼容
第三節 明代詩文創作之儒文衝突
第四節 清代詩文創作之儒文調適
第四編 儒傢理念對作傢與創作之浸潤
第一章 “三不朽”價值觀對古代作傢之影響
第一節 孔子的“三不朽”價值觀
第二節 “三不朽”價值觀對後世文士人生觀與文學觀之影響
第二章 “遊於藝”對古代文士生存方式與文藝觀之影響
第一節 “藝”所包含的文化藝術內涵
第二節 “遊於藝”是孔子政治失意後的生活和心靈安頓方式
第三節 莊子“遊心”是對孔子“遊藝”的邏輯展開
第四節 後世對孔莊之“遊”的發揮與兼容
第三章 “養氣”“稟氣”“煉氣”與作傢修養
第一節 “養氣”“稟氣”“煉氣”的含義
第二節 “養氣”“稟氣”“煉氣”諸說的相互為用
第四章 “道”“文”關係所引發的種種文學觀
第一節 “天地之文”引發的泛文化與泛文學觀
第二節 “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文道閤一”與“作文害道”
第五章 “天人感應”“天人閤德”與文學創作
第一節 “天人感應”與神話、誌怪
第二節 “天人閤德”“比德說”與文學意象
第六章 儒傢倫理與中國古代文學創作
第一節 傢庭倫理與文學創作
第二節 古代文學中的倫理悲劇及其産生根源
第三節 古代文學中倫理悲劇的消解方式
第七章 儒傢的曆史觀、敘史方式與古代敘事文學
第一節 儒傢的曆史觀
第二節 儒傢敘史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儒傢史學傳統對古代敘事文學的影響
第八章 “詩言誌”的詩歌本體意義及其對“史詩”、敘事詩與“悲劇”産生發展的製約
第一節 “詩言誌”“詩緣情”所揭示的詩歌抒情本體意義
第二節 “詩言誌”詩歌本體觀對漢民族“史
詩”、敘事詩産生發展的製約
第三節 “詩言誌”對我國古代“悲劇”産生的製約作用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