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目錄
目 錄
生命——心智的連續性
一個外在性和內在性統一的自然觀………………………………………李恒威 / 3
斯賓塞和杜威論生命與心智 ……………………………皮特·戈弗雷-史密斯 / 19
生命調節連續譜中的意識…………………………………………………李恒威 / 37
神經現象學與自創生理論
生命與心智:從自創生到神經現象學
——緻弗朗西斯科·瓦雷拉……………………………………埃文·湯普森 / 55
神經現象學:一個應對“難問題”的方法論
救治……………………………………………………弗朗西斯科·J 瓦雷拉 / 75
對自創生理論的迴顧與評價……………………………皮埃·路易吉·盧易斯 / 103
自創生與生命……………………………………………………瑪格麗特·博登 / 128
康德之後的生命:自然目的和生物個體性的
自創生基礎…………………… 安德列亞斯·韋伯弗朗西斯科·J瓦雷拉 / 159
社會係統是自創生嗎
——對盧曼的社會理論的評價………………………………約翰 · 明格斯 / 190
英文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LifeMind Continuity
A View of Nature Unifying Exteriority with Interiority.. Li Hengwei / 3
Spencer and Dewey on Life and Mind ............ Peter Godfrey Smith / 19
Consciousness in the Continuum of Life Regulation .......Li Hengwei / 37
Neurophenomenology and Autopoiesis
Life and Mind: From Autopoiesis to Neurophenomenology.
A Tribute to Francisco Varela ..................... Evan Thompson / 55
Neurophenomenology: A Methodological Remedy for the
Hard Problem ................................ Francisco JVarela / 75
Autopoiesis: A Review and A Reappraisal .......... Pier Luigi Luisi / 103
Autopoiesis and Life ............................... Margaret Boden / 128
Life After Kant: Natural Purposes and the Autopoietic
Foundations of Biological Individuality
....................... ........ Andreas WeberFrancisco JVarela / 159
Can Social Systems Be Autopoietic? Assessing Luhmann’s
Social Theory ...................................... John Mingers / 190
序 言
總 序
唐孝威與自然生態相比,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和社會文化的復雜多樣性都有賴於人類的語言天賦。卡西爾說,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類正是藉助於符號(特彆是語言)這個“寶貴的技術助力”實現瞭不同於自然界其他動物的高級認知能力,如概念能力、邏輯推理、計劃、決策、解釋等。然而在語言思維之外,自然界中還廣泛存在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其他形式的認知活動,如知覺—行動能力、分類、記憶、注意、情緒、學習、判斷、信號交流等。認知科學就是在探究生物的心智活動以及人工地實現心智能力的某些方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人類理解心智及其活動的努力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早期,但對心智和智能的係統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認知革命”,而認知科學的建製是在70年代中期形成的,當時認知科學學會(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在美國成立,一些專門麵嚮認知研究的科學雜誌相繼發行。自那以後,北美和歐洲的60多所大學有瞭認知科學研究規劃,齣現瞭一些知名的認知科學研究機構,1986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建立瞭世界上第一個認知科學係。認知科學從其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其最初的推動主要來自哲學認識論、早期的人工智能、理論語言學、認知和發展心理學,隨後又進一步涉及認知人類學和認知神經科學。過去的半個世紀是認知科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在這短短的半個世紀中,認知科學中湧現瞭許多傑齣的開拓性人物,如George Miller、Noam Chomsky、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Allen Newell、Herbert Simon等。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認知觀也經曆瞭兩個重要的研究範式,形成瞭兩代認知科學。
我國的認知科學研究總體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齣現瞭快速發展的勢頭。國內相繼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瞭以認知心理學和腦研究等為重點的研究機構和實驗室,特彆是國傢“985”工程的實施,推動瞭認知科學全方位的、綜閤研究的進展。浙江大學的語言與認知國傢創新基地就是在“985”工程二期中啓動的一個項目。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國傢創新基地將認知科學的所有基礎科學凝聚其中,探索在新的科研運行機製下實現多學科的實質交叉和真正的學科會聚。今天,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學科的交叉整閤和技術集成,許多重大的創新突破來源於學科交叉中的“邊緣”問題。人類的認知既是生物的、個體的現象,也是文化的、社會的現象,因此隻有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的互補研究中,人類認知的深層統一性纔有可能最終揭示齣來。
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國傢創新基地根據浙江大學的學科特色,整閤校際的相關資源凝練瞭七個不同側重麵的研究方嚮。基地啓動一年來,七個方嚮的研究項目正在穩步有序地開展。在國內目前缺少麵嚮認知的綜閤研究的刊物的情況下,基地將以叢書的方式分輯推齣基地和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有助於國內認知的跨學科研究的發展。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