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西方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经常教导学生:只有洞察这充斥着暴力和冲突的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懂得自己;只有脱离尘世的法则,才能不为世俗生活所累。
他一生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四十余本著作,全部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已经翻译引进过他的多部作品。
克里希那穆提备受近代欧美知识分子的尊崇:
最卓越的宗教人物。他是我所见过最美的人类。--(英)萧伯纳
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美)亨利•米勒
他的演说是我所听过最令人难忘的!就像佛陀现身说法一样具有说服力。--(英)赫胥黎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黎巴嫩)纪伯伦
大卫•博姆(David Joseph Bohm 1917-1992):研究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弟子,爱因斯坦的同事,克里希那穆提的对谈伙伴。他不只是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主要的哲人。他的代表著作分别是:《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的因果法则与或然率》、《相对论的特殊理论》、《秩序与创造力》、《整体性、暗含的秩序以及科学》。他的理论涵盖了科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语言学等各种领域。
世界著名科学家及《新时代》月刊对他的评语:
博姆在一九五○年发表的量子力学论文,曾经带给我很大的启示。——诺贝尔奖得主贝尔(J.S.Bell)
科学界的人早已熟知大卫•博姆对于现代理论物理学的贡献。其实他在认识论上的深入研究更为独树一格。——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
博姆的关怀焦点已经转向社会问题。他发展了一套革命性的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法,他称这种方法为对谈。——《新时代》月刊(New Age Journal)
译者简介:
胡因梦,1953年生于台中市,1971年考进辅仁大学德文系。20岁主演《云深不知处》,从此展开长达15年的演艺生涯。35岁时一向特立独行的她结束绚丽的演艺生涯,专事有关身心灵探究及翻译与写作。
在灵修的过程里,胡因梦遍访海内外明师,最后终于在克里希拉穆提的教诲中,找到智慧的解脱之道。她首度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译介到台湾,并致力于推动“新时代”的意识革命及生态环保等议题。
胡因梦著有《胡言梦语》、《茵梦湖》、《古老的未来》等,译有《尊重表演艺术》、《般若之旅》、《超越时空》、《人类的当务之急》、《克里希那穆提传》、《自由•爱•行动》等。
克里希那穆提是备受欧美知识界推崇的心灵导师,被萧伯纳和纪伯伦认为是菩萨般的人物,而量子物理学家大卫•博姆与爱因斯坦一起共事多年,众多诺贝尔获奖者对其赞誉有加。
通过两位大师的对谈,《超越时空》传达给读者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类心灵冲突的根源来自于心中的时间感,换句话说就是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中的时间感,仅仅关注于当下,进而转化为行动,那么我们就不必为那些已发生或者未发生的期望和幻象而自寻烦恼,并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更进一步,他告诉我们应该放弃那些已有的试图帮助我们解决心灵问题的任何理论。虽然这些理论试图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但是在给予我们新的期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里所有的时间因素,我们就可以像大自然一样思考和行动,没有冲突与矛盾,没有任何理论的限制,回归最自然的心绪。
《超越时空》通过反复指出人类所步入的歧途而不断进行追问,探讨了在此前提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和领悟一个全新的境界。通过这样的对谈,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跟随大师一同进入这一新的境界,回归到那背景中去。没有任何偏见,没有任何限制,用一种开放而自然的心态,去看待当下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远离幻象、期望与矛盾,从而获得无穷的能量。
克氏要表达的一切在语言之外,语言只能画一张地图。 看着地图的时候,头脑经常会根据过去的经验生成一些相关的情景想象,而真实的景致怎样,没去过之前是不可能知道的,为了避免那些已知的想象,克氏小心翼翼的用词。他的地图简洁清楚,一直告诉你没有任何参照物,需要靠不断否...
评分阅读者:书生-阅山(Y001) 月度书评:3篇,年度书评:7篇 一、破界 牛顿在300多年前在其著作中认为,时间节拍在宇宙中处处都有相同的速率,不管我们身在地球还是火星,或是其他遥远的星球上,钟表都以同样的速率滴答滴答地走着。当然,就即是牛顿的看法,也是我们几乎所有普通...
评分可以将生活看的很通透,可以解决心里的迷惑、焦虑和恐惧。生活在他的眼里变得如此清晰而简单。俗世的制约和陷阱在这样智者的眼中如此不堪一击。希望我自己也有一天能够洗涤脑中的迷惑、愤怒和茫然。拥有这样清澈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一定也不一样。
评分如果用哲学两个字去概括这些超越现实的思考,那么哲学是晦涩的。 小时候鹦鹉学舌把蒙田,孟德斯鸠,尼采,黑格尔的话往我的日记本,我的作文里写的时候,经常能换来老师一阵唏嘘,你瞧这孩子多爱读书,应该读了不少书!事实是我没看多少书,对哲学的那么点迷恋也只是因为那些...
评分胡因梦翻译的《超越时空》,译者序中提到:……大卫•博姆有了一些认识。现在应该听听他自己的心声了:“我在小学四年级时,老师给了我一本有关天文学的书,书里谈的都是地球、太阳及各种星球的事。它使 我觉得除了我居住的那个狭隘混乱的小镇之外,还有一个更超越的世界存在...
一切的根由都来原于冲突。 “我非我”是否就是问题的起源? 如果心理上的时间感不存在,冲突就会消失,“我”和“你”之间的对立感也就不见了。 心理活动就是外在活动的投射。 如果心中能空无一物,就能无所不有,一切都只是能量而已。 宇宙本来就是空无一物的,因为如此,才能无所不有,一切都是能量。 人只是一个有机体,它中是能量的一部分,除了护照上的那个名字之外,“我”根本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不存在,所以就无所不有了,只有外在的形体而已。 结束就是开始,开始是没有时间感的“缘起”。 人一旦超越了时间感,就进入了“空无”的状态。
评分2010.5.5:学习到新的概念的感觉,和真正体悟到概念所指向的领域的豁然开朗是截然不同的。而“真正的冥想应该是使意识变空”,“冥想就是洞悉力”,是具有穿透力的活动,它没有过去。而意识一旦变空,那么导致疏离痛苦的时间感和人我之分就会彻底消失——也许是因为数学不好吧,前两章看得有点吃力,虽然博姆并没有讲什么物理学上专业词汇,克氏也只是好好地说话;但从第三章起,渐入佳境。
评分: B821/4264-6
评分克氏尽管反叛了培养他的神棍组织,但他一辈子也没法摆脱这种神棍思维方式了。
评分正是能量的物质化,对洞见力造成障碍的知识,时间感的无处不在才是概念中常识里的现实。而恰恰他们却不是真相是万苦之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