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 奥地利作家。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01年考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后转修法律。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1917年患肺结核,1924年病逝,年仅41岁。卡夫卡从小爱好文学,其作品都是在业余完成的,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他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和以《变形记》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美国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地位。
一天夜里,主人公K踏雪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子里投宿,因无城堡统治者伯爵的居留许可证,没有肯收留,几经周折,才允许暂住。他千方百计想进入城堡,或者希望得到村民的认同,在村里合法地安顿下来,但他到处碰壁,不为村民所接受,他面对的是一个极其荒诞的现实,他始终只是个“局外人”。到了第六天他还是没能进入城堡。小说描写普通人与封建当局的严重对立,揭露封建统治机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主义作风。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对《城堡》有以下评论:寻求意义的人生必然导致归罪的人生,因为,所要寻求的意义不是一个人的身体能够拥有的东西,难免成为捆束人身的道德绳索。道德归罪就是用道德绳索捆束人身,其正当性依据就是寻求意义的人生。道德归罪有两种,他人归罪和自我归罪...
评分 评分几年前,我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被困在一个洞穴里,等奋力挣脱了束缚在身上的绳索后,却又在逃亡路上遇到一个凶残的恶魔,荒张之余便不择路的跑到了一栋灰色的楼前要求避难。和原来洞穴里的人张牙舞爪粗陋低俗相比,这楼里走出来的人个个衣着光鲜,不仅人人气宇轩昂,而且行为恭...
评分整个九月我都在阅读这个小说。这是我读的第三篇卡夫卡的小说,第一篇为《一次斗争的描述》,阅读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我完全被他的语言所击败。第二篇为《饥饿艺术家》,很好读,故事富有连贯性。第三篇则是这个长篇《城堡》。 我知道我迟早要接触这个现代派的源头,我花了...
评分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对《城堡》有以下评论:寻求意义的人生必然导致归罪的人生,因为,所要寻求的意义不是一个人的身体能够拥有的东西,难免成为捆束人身的道德绳索。道德归罪就是用道德绳索捆束人身,其正当性依据就是寻求意义的人生。道德归罪有两种,他人归罪和自我归罪...
看了一周,终于看完啦
评分读的非此版本
评分“避难的处所虽然有千千万万,但是得救的地方仅有一处。然而,得救的机会却又同避难的处所一样多。”
评分城堡到底是什么?城堡什么都不是,城堡是虚无。
评分“避难的处所虽然有千千万万,但是得救的地方仅有一处。然而,得救的机会却又同避难的处所一样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