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钧,江苏江都人,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艺术研究专业,现任教于常熟理工学院。
2006年曾受意大利皮斯特莱托基会邀请,前往意大利从事学术研究四个月;2007年受挪威旗帜基金会邀请,赴挪威学术研究三个月。对艺术痴迷,有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是十九世纪欧洲影响巨大的浪漫派作曲家瓦格纳的独特传记,主要围绕瓦格纳的著作、音乐作品、朋友和所谓的敌人之间展开。以词典的形式用二十多个英文字母来串联起瓦格纳人生中重要的人事,讲述了瓦格纳与贝多芬、海涅、尼采、叔本华、路德维希二世等十九世纪欧洲各界名士间的交集,以及他为德国歌剧不断改革的一生。
《瓦格纳词典》这本书,我还在阅读过程中,就看了几章就吸引了我,书中小故事短小精悍,但很适合我,我很受用。故事虽短,但语言简洁明了,看着饶有兴趣,关键还能长不少知识,我知道了《结婚进行曲》是瓦格纳歌剧里的一段音乐,我知道了希特勒也是他的粉丝,等等,这本书让我...
评分写这些文字,背景音乐是《婚礼进行曲》的单曲循环,在此之前或许从没有对这段旋律有过太多的触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大都迷恋在男女主角的音容笑貌上,旋律是烘托情感的必要存在,但只是存在在那里而已。正如今天,仍旧是做背景,但心里层层叠叠泛起的是关于瓦格纳,想起他在...
评分 评分词典 书到手后,开本不大,非常趁手,单手托住,份量刚好,不重不轻,每页每版字量不多,对于当前社会下普遍患有阅读恐惧症的年轻人算是特别友好了! 正如前言自序所说,你不需特别了解歌剧,也不需要具备音乐史基础,甚至你是第一次听说瓦格纳这个人都没有关系。因为这的确是...
评分写这些文字,背景音乐是《婚礼进行曲》的单曲循环,在此之前或许从没有对这段旋律有过太多的触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大都迷恋在男女主角的音容笑貌上,旋律是烘托情感的必要存在,但只是存在在那里而已。正如今天,仍旧是做背景,但心里层层叠叠泛起的是关于瓦格纳,想起他在...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粗粗一翻,一个个小故事吸引了我,故事很短,但深入浅出但饶有趣味,很快,我就喜欢上了。看过几章内容,真是让我长见识,增知识,让我开始认识瓦格纳。原来,他不仅是个指挥家,还是歌剧创作者,他还是希特勒的偶像,越看越有意思。
评分《瓦格纳词典》的读与思 对于瓦格纳的人生解读,以东方人的眼光,深入“庐山”看“庐山”,自然有全新的理解。对于瓦格纳的价值评判,以现代人的思想,跳出“庐山”看“庐山”,自然有独特的发现。 冷静的叙述,简约的勾画,逼近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尺幅之篇却能耐人寻味。节制的评析,适度的勾连,融入中欧文化背景的思考,三言两语往往给人启迪。
评分这本小书很有意思。如果你想更全面了解一个人,估计从TA的作品(如果TA有)、言论、情感、和同时代的人群关系,当然还包括生活中记录到的小事,往往这个更接近真实。毕竟人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各种场合有各种角色。这本词典,每篇都具有一定独立性,篇幅不长,非常符合在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阅读习惯。另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也很喜欢。略有不足的是,作者的语言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虽然定位为雅俗共赏,但写的对象是大雅,在叙事中个别语言,还需拿捏好分寸。诚然,传记文学在行文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能看出来,作者在努力去做得更好。如果你喜欢瓦格纳,想更近一步走进当年这位大师所处时空,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选择。
评分内容主要是以传记的方式,26个字母的顺序,小篇幅的叙述每一个和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瓦格纳相关的人事物,以及他的主要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的,等等。很值得一读。 他和尼采、张伯伦、李斯特等大师级人物,都有交集,让对19世纪欧洲的一些各界名士,历史很有兴趣的我,很容易读下去????
评分最初了解到瓦格纳,是在新京报上读到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老师的文章:《瓦格纳:用音乐感动后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瓦格纳并不是他自诩的“未来艺术”的救世主,他所开辟的道路并不是音乐和文化历史的必然通道。但毫无疑问的是,瓦格纳以一己之力改变了音乐历史…他已是全欧最有声望(没有之一)的音乐巨匠和文化巨人,其影响的覆盖面之广直达音乐、文学、戏剧、美术乃至思想和哲学的每个角落。哪一位有教养的19世纪文化人,在他(她)的谈吐中没有涉及瓦格纳?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是瓦格纳的狂热信徒,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英语世界的音乐批评家,曾为宣传瓦格纳而不遗余力……当时颇为好奇,读完这本《瓦格纳词典》,我想我明白了瓦格纳为何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