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罗森塔尔(Elisabeth Rosenthal)博士在《纽约时报》做过22年的记者和高级撰稿人,现为专门从事医疗保健及保健政策独立报道的“恺撒保健新闻”网站的主编。她是哈佛医学院的内科学医学博士,曾经担任急诊医生。
“每5个美国人的信用记录中,就有1个有医疗欠债。”
《纽约时报》医学记者,直击美国医保体制之痛!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7年度最佳图书!
为什么,
美国一家顶尖教学医院收费1000美元的检查,
在新泽西州的一些小型社区医院要花费7000美元,
而在德国和日本,却只需要100美元?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乏器官移植、基因疗法、救命药品、预防策略这样的医疗奇迹,但难以置信的是,美国的医保制度依然价格高企、效率低下、令人困惑、充满不公。
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医疗豪夺的潜在受害者。
美国将其GDP的近五分之一用于医疗保健,全年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法国的全部经济总量。尽管如此,美国依靠这笔钱所实现的医保效果,却普遍低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人均花费,只有美国的一半。
对于美国人而言,谁没有在打开医疗账单时,瞪着吓人的数字而难以置信?谁没有被保险单上的共付额、自付额度、“网络内”和“网络外”的条款弄得晕头转向,只能在催账的威胁下开出支票?谁没有为一次普通的血液检查而收到500美元账单,为在急诊室打了三针而收到5000美元账单,为一次小小的足部门诊手术而收到50000美元账单,或者因为心脏病住院治疗三天而收到500000美元账单,发过懵?
钱,都到哪儿去了?
作者:马建红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刊于:法治周末 一般人对美国医疗的印象,是医学医疗医术先进,但看病真是贵。不过,到底怎么个贵法,个中详情,不甚了了。而伊丽莎白·罗森塔尔的《美国病》(An American Sickness)一书,则用诸多详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在美国“病不起”的...
评分“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者在书中揭示了美国逐利型医疗体制凭借商业力量对患者进行巧取豪夺的搜刮和压榨的现实。可见医疗行业在哪里都一样,不管国家姓资还是姓社,医学产业化、商业化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究其根本无非是利益的驱使。 作者怀有强烈的责...
评分作者:马建红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刊于:法治周末 一般人对美国医疗的印象,是医学医疗医术先进,但看病真是贵。不过,到底怎么个贵法,个中详情,不甚了了。而伊丽莎白·罗森塔尔的《美国病》(An American Sickness)一书,则用诸多详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在美国“病不起”的...
评分所谓的美国病是具有美国特色的高价医疗。这让我想起来1月份看的日本医疗制度,其中对比了日本与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区别,分析了日本医疗的特点。反观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体系,我认为我国医疗保险和日本的有相似又有不同。日本不实行分级诊疗,而我们从不实行...
评分所谓的美国病是具有美国特色的高价医疗。这让我想起来1月份看的日本医疗制度,其中对比了日本与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区别,分析了日本医疗的特点。反观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体系,我认为我国医疗保险和日本的有相似又有不同。日本不实行分级诊疗,而我们从不实行...
制度的优越性在这次疫情面前体现出来了。
评分可能是美国医疗体系和顽疾太过复杂,也可能是我在毫无背景知识准备下就打开这本书,也可能是作者的写法实在太苍白,我没法完全沉浸其中阅读,后半部草草翻阅一遍。这本书给我一种在读教材的感觉,作者罗列每个知识点,依次解释,看得出来作者很努力,下了很多功夫,但文本实在枯燥。叹息。
评分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医疗似乎都是一块难啃的大饼 平价 优质 广泛覆盖这三个角总是会失去一个 难啊
评分和看不见的美国合在一起读可能更有意思,灯塔国果然是富人的天堂,作者虽然看到了现行医疗制度的问题,但是这个制度本身是无解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最难打破,这种昂贵的制度确实可以打造出有用有效的药物,但是真的只有富人消费的起,普通人还是在兔子国混着吧,安全小康的活着,这一点肯定会比灯塔国稳妥。
评分大国医改,步履蹒跚!在医院、医生、保险、制药、检查及辅助等主体商业化驱动的“共谋”下,医疗保健体系因距离“病人中心”愈来愈远而脆弱得几乎要“命悬一线”!罗森塔尔们的努力,就是要使其向“平价”、“基于证据”的回归来实现自我的救赎,从而真正地“站在生命这一边”!能让曙光尽早出现的,也必然包括我们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