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吸收汉人及当地族群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西州回鹘文明,深刻改变了中亚东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们在9至13世纪控制着丝绸之路天山南北两道,是唐元之间中原与西方交流的纽带。
丝绸之路在前近代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几大文明交流的桥梁,而今新疆所在的西域地区正处在文明交汇的路口,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各民族的先民在历史上共同承担着维护丝绸之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任。其中,公元9~13 世纪立足于东部天山地区的西州回鹘王朝,就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
评分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西域唐军内撤勤王,全国军事格局重心东移,西部河西走廊渐渐无力抵挡回纥/回鹘与吐蕃交侵,最后陆路的丝绸之路几乎中绝,二百年后,宋代中国乃转向内在,对外交通孔道东移至海上丝绸之路。凡此等等,都是为人所习知的中古史事件。不过,付马博士这本《丝...
评分丝绸之路在前近代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几大文明交流的桥梁,而今新疆所在的西域地区正处在文明交汇的路口,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各民族的先民在历史上共同承担着维护丝绸之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任。其中,公元9~13 世纪立足于东部天山地区的西州回鹘王朝,就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
评分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西域唐军内撤勤王,全国军事格局重心东移,西部河西走廊渐渐无力抵挡回纥/回鹘与吐蕃交侵,最后陆路的丝绸之路几乎中绝,二百年后,宋代中国乃转向内在,对外交通孔道东移至海上丝绸之路。凡此等等,都是为人所习知的中古史事件。不过,付马博士这本《丝...
评分丝绸之路在前近代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几大文明交流的桥梁,而今新疆所在的西域地区正处在文明交汇的路口,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各民族的先民在历史上共同承担着维护丝绸之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任。其中,公元9~13 世纪立足于东部天山地区的西州回鹘王朝,就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
草草过了一遍,越到后面过得越草——不仅我过得草,作者写得也开始草。不过也没办法,资料要么没有,要么零散一点还跨越从亚美尼亚文到汉文,基本就是横跨欧亚大陆了,真的不好搞定啊。不过大体还是那句话:跟我想的政治史啥的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回鹘文献破灭真是不可挽回的损失。除非以后还有堪比藏经洞的发现,否则西州/高昌回鹘历史,大部分估计也就湮灭了。但是,光是半本书的地名考证,我也求之不得啊!
评分4.5 总体像个论文集而非专著,或许也是限于研究对象及史料的特征。作者本身会回鹘文,所以在森安孝夫、吉田丰等的研究上可以对Qwnkyy、jymt’yšy等词提出新见解。此外作者多吸收汉语外语种的研究及语文学成果,所以能以多语文本构建西州回鹘“多语”的历史。对天山各地及西州回鹘二十二城等的史地沿革梳理及考释颇可用,且结合了不少回鹘文书契约或佛经跋文,可补中国历史地图集相应局部图。前几章中回鹘的族群认同,回鹘承唐制及用回鹘文xj 222-0661.09写本展开对10-11世纪西州回鹘疆域变迁的勾勒颇为有趣,希望作者以后可以在族群、职官及史地之外详述天山地区宗教势力的变迁。可能在导论的史料及研究详实的综述外,在末尾加一章西州回鹘史总梳理会更好。
评分论文式
评分介绍了西域的22座大城市,对于西洲与突厥的关系做了阐述。对于一个对于西域史没有达到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本书阅读较为艰涩。作者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者,但是讲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加强。无论如何,对于大连拥有这样的学者感到欣慰。
评分果然还是这领域的传统路数,从老师的研究方向那里延伸出一部分。对荣新江,我并不是特别推崇,就看归义军的研究能不能扭转我对他的看法了。他的学生我倒是颇为赞赏,跨行而来,学问在这个年龄段做得挺扎实的,让我最终愿意以有希望的年轻学者的原因而在书架上留下本书。本书是有论文集而非专著的感觉,整合得还是不够,有些地方是靠不断重复来帮助读者建立西州回鹘的历史全貌的,这未免啰嗦。我总记得荣新江表达过中西交通研究不需要懂这些灭绝的古语言,能看懂二手资料即可的意思,但终究还是培养了能读回鹘文的弟子。然后不得不说的一句就是,又看到了Henning,他靠语音的知识进行的指认就像在本书作者老师的书里一样再次惊艳了我。因为对本书的好感,我又收入了这个系列另一本年轻学者的书。最后,以本书纪念我在据史德(巴楚)支教的一年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