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生于伊利诺斯州,早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在外交事务方面颇有论著,并出版《联盟的终结:美国和欧洲的未来》、《和平的美国》及《帝国主义者和其他英杰》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李普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一生中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的国务和外交事件,从老罗斯福一直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总统都极为重视他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于邱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尼赫鲁、墨索里尼等首脑人物都有直接的接触。美国著名专栏作界詹姆斯·赖斯顿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原书名为《沃尔特·李普曼与美国世纪》。
当6本相同的书籍并列放置在书架上时,我没有为它885页的厚度担心,而是被它们具有同样的破旧程度而感到惊奇。我猜测,这5本来自1982年的书籍历经了几次图书馆的搬迁,在动荡中不知被多少师生翻看阅读,历经了风云变幻,被融进了更多人的心里。其实,我要说的是,这仿佛李普曼的...
评分为了搞定考试,必须得看这本传说中的新闻传播类必读书。 其实,早在大一新闻学课堂第一次听闻此牛书之时,我当即就去图书馆借过此书,没兴趣,还了。 之前选择传播学、网络传播,以及媒介管理之类的方向,就是不想太多地涉及新闻这个行当。可是新闻与传播,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互...
评分知道李普曼这个人,还是5年前,为了帮男票写他公修课论文,对比李普曼与杜威的XX思想异同,具体论文要求已经忘了。当时临时磨刀,以最快速度看完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英文版。后来渐渐对李普曼产生了兴趣,就完整地看了一遍《公众舆论》和《幻影公众》的中文版。 2014年4月1...
评分我一点都不懊悔,当年在大学时没有读到过它。也许那时读它,会把它当成一个优秀记者,或一位优秀作家的个人成名史,还没有能力含英咀华。经过这些年的人和事,读过《公众舆论》之后,看见它,仿佛遇到一位熟稔多年的老朋友,他的思想和经历让我感到那么亲切与会心。 传记作...
评分新版的《李普曼传》一开始就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在这本书老照片般的封面上,李普曼的名字Walter Lippmann被写成了Walter Lippermann。这个错误让许知远看到了,他拿起笔,愤愤的在两个多余字母上打了个叉。 还好,这尚未影响这本26年后再版的传记的阅读乐趣。 ...
念想。
评分一个可以左右世界的男人。
评分我倒是没勇气把它从图书馆偷出来然后去赔。
评分一个早熟的在成熟的美国资本社会中打酱油的男子
评分许多激进分子似乎并不是反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而是反对‘自己内心中的一些东西’。他们‘被内心的冲突搅得发狂,他们的反抗只是无止境地追求自己的顽固心理永远不会使他们找到的东西。在和平时期他们也就嘟囔嘟囔不满,自己生活过得不那么愉快而已,而一旦改朝换代或面临战争,这些人的莫名情绪就像点燃了一样,成为一股洪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