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假借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讲述了他在四个梦幻国度的离奇经历。故事虽然荒诞,但仔细体会,透过诙谐幽默、带有几分调侃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十八世纪英国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
此书为十八世纪流行的游记体小说。虽然小说的内容纯属虚构,但作者却一再声明他最讲真话,以此来暗讽市面上泛滥成灾的游记的真实性——你们都讲是真的,看我比你们讲得更真!不过,小说也好,游记也罢,这只不过是作者抒发思绪的一个载体。《格列佛游记(与名家品读)》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把游历经历编写得独具创造性而又极端诱人,可以吸引来无数读者,好让大家听他发表高论。此书在当时广泛流传,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者自成一家的幽默笔触也开文坛反讽文风之先。
小说的第一卷是“利立浦特之游”,也就是俗称的小人国,它是十八世纪英国的微缩版。第二卷是“布罗卜丁奈格之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人国,这里作者用放大镜般的视角观察国家和社会,由此勾勒出作者心中的理想国度。第三部是“勒皮他等地之游”,在这里作者开始涉及人类的一个重大哲学问题——生死观。世世代代从君主大臣到平民小卒大家都在盼望长生不死,然而真有这样的永生神仙出现时,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呢?第四卷是“咴儿咴儿国游记”,又译慧驷国,这一卷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升华。
犀利的笔触,全新的视角,幽默的语调,荒诞的情节,斯威夫特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这世界仿佛是经由现代派画家涂上油彩重新着色的十八世纪英国社会风情画。在这画里,有最低沉的乌云,也有云边缝隙间照出的那一抹最明媚的阳光。
认真品味,相信《格列佛游记》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刊于2010年2-3月《书声》。 格列佛的漫游:从小说到电影 文 | 游伟 在伟大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哲学家柏拉图设想有这样一群居住在暗无天日的洞穴里的人们,他们被绑缚手脚与脖子,眼睛因此只能看到远处的洞穴墙壁,在他们身后很远处,一堆熊熊篝火兀自燃烧,在火与洞穴...
评分十八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启蒙的世纪,当时正是牛顿力学体系问世不久,人类知识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整个欧洲都弥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乐观情绪。 人类已自诩掌握了洞悉宇宙奥秘的钥匙,随着学问的进展,人们自信取得对自然的统治权只是时间问题,人类的福祉必将在光明的未来得到无...
评分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读过,也给我们放过影片。现在印象也还挺深刻的。当时看完这本书感受很多,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太多社会的堕落,平民为了赚钱,把格列佛当做物品来展览拍卖,使他生不如死。一个个星期的故事从各个角度批判,讽刺了当时英国的混乱朝纲,贪婪,伪善,悟性...
评分十八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启蒙的世纪,当时正是牛顿力学体系问世不久,人类知识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整个欧洲都弥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乐观情绪。 人类已自诩掌握了洞悉宇宙奥秘的钥匙,随着学问的进展,人们自信取得对自然的统治权只是时间问题,人类的福祉必将在光明的未来得到无...
评分我初二的时候,语文考试是有可能考到这本书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必须阅读,我们也纷纷买来(懒得买的同学会从其他同学处抢)这本书,集中全力在每次语文考试前的课间攻打书中的导读。稍懒一点的同学会上网搜主要内容,可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懒,结果后来语文周练碰到有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