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1868—1944)生于一八六六年,二十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这著名的最高学府毕业后,又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论文,还当过中学教师,终于得以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这一段学术道路尽管相当漫长,走下来颇为不易,但他却很早就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凭介《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许先前对一本书毫无兴趣,有一天却发现了它的价值;或许先前对一本书称道不已,忽然有一天却发现不过如此;或许少年时阅读深为动容,中年后又别有一番滋味。就像与人的交往,有些书读过一遍之后便再也不去翻,而有些书则隔些时日总要翻一遍。傅雷...
评分按照传统的划分方式,四五两卷一般被放在一起,我本来也预计这篇读书笔记会在看完这两卷之后来写。但是事实上,我看完第四卷后已经忍不住要停下来歇口气,像是一个久疏锻炼的人忽然需要长跑时气喘吁吁地请求暂停一样。 第四卷的情节在我记忆里早已漫漶不清了,说来奇怪,我唯...
评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崇高的道德准则。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
评分这本书能唤醒一些深埋心底的感觉。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失去很多非常鲜活的生命体验,只有一些大作家终身保持敏感,可以模拟和唤醒那些不同年纪的细致幽微的心理体验。 普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好些感受等过了那个年月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年轻的人沉...
评分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今天读到第五卷。09.05.15
评分还有什么比大写的生命更值得留恋?
评分初中二年级,看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当时,市面上正流行《傅雷家书》,傅雷为了教育孩子,家书中多次引用自己翻的这本书,推崇备至。受此影响,抱着寻求人生理想的目的,找来此书,看后,却很有些失望,但当时,内心里并不自信,我的失望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纠正。 印象中,全书甚是罗嗦,拖沓,说教气很重,我常常不由自主地从书中游离出来。现实生活中的说教,早已是天罗地网,凭空再来个克里斯多夫和傅雷,罗里八嗦,反感是必然的。于是懂得,崇高的道德,美好的愿望,不一定产生出好的文学。 这时的文学,起的是反作用,让我发现,对所谓潮流,所谓名著,所谓名人,不要盲从,我应当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幼稚、偏激,但一定要诚实。
评分大概在15-17岁之间啃的。在三舅家的书房里找到的。三舅曾是文学青年,后来做塑料生意发财。他老人家曾对我寄予厚望,如今对我的花痴文嗤之以鼻。必须要说,约翰的克里斯朵夫不是我的茶,尽管对开篇的译笔非常钦佩。
评分生于咆哮,长于磨难,成于奋斗,死于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