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 本书是余华的一部中国现当代随笔作品,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三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
布鲁诺。舒尔茨 《鸟》 《蟑螂》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罗萨《河的第三条岸》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有时候最软弱的也会是最强大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
评分近来我很是喜欢看一些随笔杂文,从村上到王小波到余华。也许他们的小说才是撼动这个世界。然而,大概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单调苦闷,我很好奇这些作家的经历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平时都在怎样思考。 并不是意淫的浩浩荡荡的经历;作家也是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
评分读书的多少与个人的自我认知是呈反比的,也即读书越多,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小的时候,没有看到过更广阔的水面,所以将一眼小小的池塘视为心目中的海。慢慢长大后,去过更多地方,见过更多湖泊和江河,不胜唏嘘,然而顺流而下,才发现所有的江河最终都流向一个目的地,真正...
评分一个作家的对书的观后感其实就是对一本有一本的书的推荐。在这里,余华是成功的。余华通过自己对一个作家不同作品的拜读随后分析,整理出该作家的写作风格、叙述手法、心理描写和小说结构特点,不仅如此,余华通过自己大量的阅读量和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个人看法,可以将不同作...
评分余华是一个细腻的作家,我从来不否认。 每一个作家成型我们都不免想找出他的先驱者,他的榜样,就像余华为卡夫卡找先驱,为K找真实的映射,找现实的对照。从余华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太多太多前人的影子。这部书,就是与华自己为自己寻找先驱的日志。 ...
几年后再拿出来重刷了一下,发现纸质可真差。余华写的这些带有部分生平和情节介绍的作家作品赏析,被现在很多热帖和公众号学了不少,但是笔调要真挚得多,文笔当然也更好。余华没有文学教授或批评家的身份,但这本书里的文章一看就是苦读的结果,以学徒的身份切入文学,和现在动不动就想当你写作老师的作者相比,似乎这才是通往写作成果的路途。(当然和产业环境的变革也有关系)
评分这本书肯定是要重读的。等我把所有提到的书全看一遍之后!
评分内心之死,卡夫卡,布尔加科夫
评分从余华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写作风格的由来
评分更喜欢看他说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