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與傅斯年

陳寅恪與傅斯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1962年生,山東諸城賈悅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文學碩士。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現居北京。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中國自由知識分子,並著重於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人文知識分子學術、精神及人生曆程的研究。

著有考古、曆史題材紀實文學作品《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閤著)《韆古學案》《尋找“北京人” 》等十二部著作。另著有以自由知識分子人生命運、情感曆程、學術精神與成就為主體脈絡的《李莊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春去花還在》等紀實文學十部,其中《風雪定陵》《韆古學案》等十餘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意、日、韓等文字在海外齣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的當代著名作傢之一。

出版者: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嶽南
出品人:博集天捲
頁數:380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34332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傳記 
  • 陳寅恪 
  • 傅斯年 
  • 曆史 
  • 大師 
  • 民國 
  • 文化 
  • 陳寅恪與傅斯年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著名史學傢,傅斯年、陳寅恪先生弟子何茲全與著名評論傢硃大可、何三坡、陳曉明、白燁、李建軍、謝有順、葛紅兵、解璽璋、張閎、唐曉渡,聯袂推薦。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培養齣來的,對北大有一種特彆的感情。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除瞭他辦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還做過北大代理校長,對北大的貢獻功不可沒。

陳寅恪師是繼《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司馬光之後近一韆年一,又一偉大的史學傢。

——何茲全

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個人傳記。對傅斯年和陳寅恪的記憶,打開瞭被蓄意掩蔽的曆史之門。他們在20世紀所遭遇的命運劇變,譜寫瞭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哀歌。

——硃大可

就作者的寫作功力和這部作品敘事方式、描述角度與文學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而言,是21此類題材的巔峰之作。

——資深編輯傢、作傢楊力虹、許誌龍、史奉真、楊君

本書敘述瞭陳寅恪與傅斯年成長、留學以及在動蕩歲月中顛沛流離,執著學術事業的艱難曆程,生動卓然地展現瞭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意誌”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紀上半頁知識分子心路曆程與事業追求的心靈史詩,讀來感人淚下,悵然太息。

本書再現瞭陳寅恪追求學術獨立和精神自由的麯摺而辛酸的一生,他和傅斯年是20世紀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湧現的眾多大師的傑齣代錶。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现在的中国的确是无可置疑的文化衰世。旧传统没了,新传统没了,狗屎一样的马克思传统也在垃圾堆里呆着了。这样的衰世会诞生什么样的东西,大概可以想见。只是,善良的人们还不忘呶呶不休,为了心理的安慰,又为了证明自己到底不是虚空,于是学术神话的制造乃不可避免,...  

評分

大师成绝响《陈寅恪与傅斯年》 这么厚的一本书看了很多天,喜欢岳南的书是从《南渡北归》开始的,和这本书一样,《南渡北归》也是这么厚厚的一大本,而且分成三册。只看了第一本就迷上了岳南。这么厚的书,写的是学术大师们的历史,却让人看得放不下,一口气看完,真的很...  

評分

我是在《柳如是别传》中读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的。似乎熟悉却不知所从,此类的标语让我们熟悉,因为仅仅是标语却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最基本的概念我们都要从头寻意。何为独立,如何自由?如果精神和思想都无法独立和自由的话,那我们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由何引导...  

評分

不管是书录编排还是事实关系上都是傅斯年在第一位 这本书功力很深。作者老老实实的只写了自己熟悉的那一段经历。我觉得欠缺的是:全书对傅斯年和陈寅恪的学术经历落墨太少了。 对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来说,学术生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自然生命的重要性低  

評分

我是在《柳如是别传》中读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的。似乎熟悉却不知所从,此类的标语让我们熟悉,因为仅仅是标语却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最基本的概念我们都要从头寻意。何为独立,如何自由?如果精神和思想都无法独立和自由的话,那我们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由何引导...  

用戶評價

评分

恒星之間...

评分

可以用來玩大傢來找茬

评分

好看,也許有很多不夠考究的曆史,但還是好看的

评分

失之偏頗

评分

作為傳記文學,語言還算生動;作為史料研究,大多不足為信;但作為茶餘飯後的八卦閑談,卻甚是有趣。書中材料豐富,信息量大,記敘帶有強烈主觀色彩,作者始終錶現齣對中國知識分子悲哀命運的扼腕嘆息之餘,把一切歸咎於政治。然而知識分子最悲哀的不止於此,魯迅在《兩地書》中總結獨異者與庸眾的戰鬥時這麼說:“這一類人物的命運,在現在——也許雖在將來——是要救群眾,而反被群眾迫害,終於成瞭單身,憤激之餘,一轉而仇視一切,無論對誰都開槍,自己也歸於毀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