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漢族,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馬未都插過隊,當過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國青年齣版社任編輯。
從1980年起,馬未都就開始瞭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十餘年裏他發錶小說、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後由作傢齣版社結集齣版。
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接著他還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
全書共12講,12萬字,200幅圖左右,四色印刷。
目 錄
第一講 陶瓷文明 曙光初現——陶器誕生
第二講 變土為金 獨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四講 高山仰止 卓越韆古——官窯 哥窯
第五講 雲蒸霞蔚 如冰類雪——鈞窯 定窯
第六講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宋代北方民窯
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
第八講 馬背馳騁 獨樹一幟——遼、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講 一統江山 君臨天下——元青花
第十講 蘇麻離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講 各領風騷 謀求變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
《陶瓷篇》的写法不同于《家具篇》,除了将陶和瓷分开总说之外,都分别按历史的进程写,这样就很清楚地看到陶瓷背后所体现的历史与人文情况。特别是讲到我个人比较熟悉的历史时期的陶瓷它体现的历史特点时,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喜欢深邃的东西平易地表达,让像我这样的老...
評分由故事而转入收藏,与经收藏形成传奇,自然是很不一样的。马未都没有说他早年听过什么收藏故事,因而开始收藏,而是一上来就说:“我早年对收藏产生了兴趣,那一次,我……”于是,我猜想,藏家与藏品的缘分仿佛也是命中注定的,与喜欢研究电灯泡和喜欢搞文学创作很像是一回事...
評分 評分要想学好一门专业,首先就得了解它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要并序,要同步进行,话说有关陶瓷历史的书籍不少,我的同学买了一本《中国陶瓷史》,贼厚,贼沉,能有一块砖头那么沉!拿来拿去都费劲!贼贵,两百开外,是行业内的老先生编著整理的,是行业标杆式的,一见到就显得雄赳赳...
對於我這種外行來說可真不錯。
评分“以通俗的方式講述曆史、弘揚文明”,由電視節目轉化而來,行文較口語化,不少地方難免羅嗦,但尚可稱是不錯的啓濛讀物。我真是喜歡溫潤如玉的青白瓷。
评分挺好的書,很多自己的經曆作為例子,結閤曆朝代的曆史,指齣瞭瓷器收藏中的一些關鍵點,作為收藏指導入門書是很好的
评分入門還可以讀下,但有些知識明顯是說的不對的。
评分工具書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