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馬未都 收藏 陶瓷 文化 藝術 曆史 百傢講壇 中國
发表于2025-02-03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全書共12講,12萬字,200幅圖左右,四色印刷。
目 錄
第一講 陶瓷文明 曙光初現——陶器誕生
第二講 變土為金 獨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四講 高山仰止 卓越韆古——官窯 哥窯
第五講 雲蒸霞蔚 如冰類雪——鈞窯 定窯
第六講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宋代北方民窯
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
第八講 馬背馳騁 獨樹一幟——遼、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講 一統江山 君臨天下——元青花
第十講 蘇麻離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講 各領風騷 謀求變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
馬未都,漢族,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馬未都插過隊,當過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國青年齣版社任編輯。
從1980年起,馬未都就開始瞭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十餘年裏他發錶小說、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後由作傢齣版社結集齣版。
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接著他還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
工具書類
評分總覺得收藏界對高古瓷有種誤區,物以稀為貴是不錯,但也沒必要很偏執地去追求某一類藏品。畢竟古董還是要看緣的,有機緣並加上慧眼識寶,也碰上一個懂它的人,收藏纔會成為一種境界。覺得馬未都作為人民收藏傢,一點也不為過。就他措辭本身來講,直白簡練,不見任何賣弄於垂古。其實文化本身就應該用如此坦然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接受和明瞭。汝、官、哥、定、鈞,其實各有韆鞦。不能因為汝窯的稀有,而磨滅掉其他眾窯的價值。於我來講似乎更喜歡這種純然、質樸的錶現手法,也許上麵的刻花銘文不如明清那麼風雅,但所展現的製瓷技藝與文化追求,卻更顯收放自如的淡然。
評分“以通俗的方式講述曆史、弘揚文明”,由電視節目轉化而來,行文較口語化,不少地方難免羅嗦,但尚可稱是不錯的啓濛讀物。我真是喜歡溫潤如玉的青白瓷。
評分4.5 娓娓道來,平易近人。邊看邊圈劃,因為這本書我不得不開始用evernote整理kindle筆記。
評分淺顯好玩兒,馬爺偶爾還抖摟個小段子,我一邊看一邊笑,聯想他那個藏點小壞笑的小眼睛和撲剋臉。
打心底里喜欢马先生。 他的字字句句真知灼见,简单易懂。 读史,看图,讲艺术,明事理。 通过马先生的一本书,真的能知道很多很多。 也是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误区中走出来,原来陶和瓷是要分开的。 马先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横纵分析,举例,更是帮大家理清思路。 我们收藏一样东西...
評分一个朋友问我最近看什么书,我拿出书包里的《苏州格格》,说高阳的书这本还没看过,上次地坛书市打折,拿下。他说,正在看高阳的胡雪岩系列。我说,我还在看根据马未都在百家讲坛的讲座出的五本书,他说从来不看百家讲坛的书。 看书要讲版本,这是基本功。看书要看血统,这是...
評分2019-04-28 10:27 陶器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吸水。今天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缺点带给我们的困惑,而古人则是长时间为这件事困惑。比如说过去古人也喝粥,喝粥的时候用什么呢?他可能用植物的果实,比如用一个匏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葫芦,一剖两半儿,盛上粥喝;或者用一块兽皮,兜...
評分 評分五月风筝2008-06-29 19:45:11 刚好写到瓷器的文章,这本书就很及时的到了.对比一下,很庆幸自己没有写错定窑的内容. 马先生的书,最吸引人的就是图文并茂,内容轻松易读.无论有没有收藏知识,都可以看得懂.看起来没有压力,在愉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期待下一本.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