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問題研究專傢。他曾擔任助理國防部長,並為從裏根到奧巴馬的每一位總統的國防部長提供谘詢服務。 著有《決策的本質:解釋古巴導彈危機》 《核恐怖主義:可預防的終極災害》 《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等書。兩次獲得美國國防部公共服務特彆奬章,這是非軍事人員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譯者:
陳定定: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社會智庫海國圖智研究院創始人兼院長,曾任國際研究學會(ISA)亞太區副會長(2014-2018年),現兼任德國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霍普金斯大學SAIS學院客座研究員,著名國際問題英文雜誌《外交官》的專欄作傢。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中美關係、中國外交和國際公眾輿論等。
傅強: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2010-2011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安全話語分析和中美關係等,曾在《外交評論》 《國外社會科學》等雜誌發錶多篇論文,齣版《巔峰過後:西奧多·羅斯福》 《大戰略的政治經濟學》等譯著,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和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纔”計劃資助。
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長久以來擁有的全球優勢地位受到瞭挑戰。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曆史,對理解當下中美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修昔底德在書中指齣,“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艾利森將此定義為“修昔底德陷阱”。 本書聚焦崛起中的中國對於美國及全球秩序的影響這一問題,對曆史上16個崛起國與守成國進行全球競爭的案例和戰爭場景進行分析,指齣中美之間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認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結構性壓力,在現今中國和美國都提齣讓各自的國傢“再次偉大”的時代背景下,兩國妥善處理在關鍵領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災難性戰爭的發生。同時,作者在書中還為中美如何避免發生戰爭衝突提供瞭12個具有藉鑒意義的方法。
本书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和我同为哈佛校友(我脸皮是不是很厚!),所以书中多处引用哈佛名人的话(基辛格、汤因比、亨廷顿、费正清、尼尔 弗格森、保罗 肯尼迪、刘鹤等等)。也曾官至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并是历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顾问,因此接近美国权力中心...
評分 評分 評分像其他历史学家一样,我经常被问及“历史的教训”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没有永久的赢家和败者。----------- 拉玛昌德拉.古哈 古人言读其书先知其人,我们先看看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 在哈佛执教50多年,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評分隻看到書裏那些高中課本的史實(還是國內高中)好比看電影隻看到“內容”,也隻是你自己頭腦裏的內容。“與金鐐銬和骯髒的富裕相比,他們更喜歡貧窮的自由,而捍衛作為自由人的權利”,挑戰權威,不畏睏難,這纔是地緣、軍備、非此即彼的鬥爭這種老掉牙的東西以外真正延續文明的資格,有識之士永遠比總統聰明。
评分在一個奪人眼球的書名下我看到的是一章章似是而非東拉西扯的言說和毛料,間或推銷一下自己和同事的事業。或許真要說的已藏在曆史分析的邏輯裏去瞭,但第二部分的“關係的近期發展”吞吞吐吐、第三部分的“各自想要什麼”含含糊糊,給人一種“修昔底德木馬,特洛伊陷阱,紅杏入牆來草船藉箭”的感覺。不過書中散落的一些零部件倒是值得放進收藏夾慢慢揣摩的。站在宇宙中唯一的這顆有機星球上,我想說:笨蛋,問題是餡餅!不是陷阱!!!
评分美國人視野和角度。提齣應用曆史,對中國外交特性有所掌握,但深度不足。16個案例仍有局限,對中國跟隨德、日腳步的假想考慮因素單一。附錄2承認案例文件不夠全麵,基於研究探索目的有參考價值。印刷錯誤:1.推薦序 p5,注釋1中引號問題;2.正文 p73,1948年禁運令應為1941年。
评分案例研究的模闆,自立稻草人。國際關係研究似乎揣測成分居多,中瞭就是經典
评分13號。好久沒看過專業書籍瞭,有種迴到大學的感覺。盡管作者很悲觀,但我總覺得在核威懾的前提下中美齣現大的戰爭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也是在小國的領土上比劃,而非真能將戰火引到自己的地盤。此外,美國人對中國的某些擔心真有點多餘,中國距離美國,真的還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