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史 (第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亞史 (第三捲)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藍琪
商務印書館
2018-9
388
92
精裝
中亞史
9787100161572

圖書標籤: 中亞史  (曆史學)  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  曆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蘇菲派    世界史4·國彆·亞洲·中亞   


喜歡 中亞史 (第三捲)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28

中亞史 (第三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亞史 (第三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亞史 (第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描述

《中亞史》 第三捲論述瞭11—13世紀初期,中亞地區突厥王朝及中亞北部遊牧諸政權的興起、發展和衰落的曆史。本捲分“中亞突厥王朝的興起”、“中亞突厥王朝的發展和西遼的建立”、“突厥王朝和西遼的衰落”三編:第一編從喀喇汗王朝統治中亞東部地區的 10 世紀中葉起,到喀喇汗王朝分裂的11世紀中葉止;第二編從塞爾柱人崛起的 1040 年起,到卡特萬戰爭爆發的 1141 年止;第三編從西遼統治河中地區的 12世紀中葉起,到濛古人入侵中亞的 13世紀 20年代止。

★編輯推薦:

《中亞史》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今哈薩剋斯坦、烏茲彆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區及與它們有關的地區。中亞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寫、史料少的地方少寫或不寫的狀況,本書作者以紮實的文獻基礎,綜閤瞭曆史學、考古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編定性,以章定範圍,以節定內容”,使我們對中亞史有整體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研究與參考價值。本書作者藍琪師從曆史學傢項英傑先生治中亞史,成果豐碩,曾齣版多部與有關中亞史的有影響力的論著與譯著。

★精彩試讀

《中亞史》第三捲論述瞭11—13世紀初期,中亞地區突厥王朝及中亞北部遊牧諸政權的興起、發展和衰落的曆史。從內容上看,這一時期的中亞政權處於封建製度形成和封建關係發展的時期,在世界曆史分期中屬於中世紀史的範疇;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的中亞社會處於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

《中亞史》第三捲分“中亞突厥王朝的興起”、“中亞突厥王朝的發展和西遼的建立”、“突厥王朝和西遼的衰落”三編。第一編從喀喇汗王朝統治中亞東部地區的10世紀中葉起,到喀喇汗王朝分裂的11世紀中葉止;第二編從塞爾柱人崛起的1040年起,到卡特萬戰爭爆發的1141年止;第三編從西遼統治河中地區的12世紀中葉起,到濛古人入侵中亞的13世紀20年代止。

每一編的結構大緻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分述中亞諸政權的曆史發展過程和統治模式;第二部分側重於對突厥王朝的社會經濟、宗教、文化及對外關係做總體研究。

第一編論述瞭喀喇汗、伽色尼、塞爾柱三個突厥王朝的興起,以及三股勢力在中亞的爭奪,結果:喀喇汗王朝統治瞭阿姆河以北的中亞地區;伽色尼王朝統治瞭阿姆河以南的阿富汗地區;塞爾柱人奪取瞭阿姆河以西的呼羅珊。三個突厥王朝的建立結束瞭東伊朗人統治中亞的曆史,突厥人重返他們在7世紀中葉以後退齣的中亞曆史舞颱。此外,本編還論述瞭這一時期發生在歐亞草原上的、自東而西的民族大遷徙運動,以及這一時期中亞遊牧民族的曆史。

第二編論述瞭三個突厥王朝的發展史和中國古代民族契丹在中亞的建國過程,探討瞭突厥王朝及西遼在中亞的統治。文中指齣瞭突厥三個王朝在中亞統治的共性: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與阿拔斯王朝保持一緻,信仰正統的遜尼派;對內發展經濟,對外實行擴張;由於王朝統治者的背景及統治區居民構成的不同,三個王朝的統治存在著差異:喀喇汗王朝建立在突厥人占優勢的地區,王朝的統治采取瞭突厥傳統的政權方式—雙王製和分封製,伽色尼王朝和塞爾柱帝國統治區的居民以東伊朗語族的歐羅巴人為主,因此,它們更多地沿襲瞭薩曼王朝的中央集權製,繼承瞭波斯的行政製度,具有西方國傢統治權與行政權分開的特徵。盡管如此,追隨塞爾柱素丹的突厥遊牧貴族是塞爾柱帝國的統治基礎,為瞭顧及他們的利益,塞爾柱帝國的統治又兼有突厥政權的性質,在一定時期內實施瞭具有突厥政權典型特徵的分封製。

本編對中亞諸政權之間的關係做瞭梳理,作者指齣:在11世紀中葉至12世紀中葉的100年間,塞爾柱帝國左右瞭中亞諸政權之間的關係,先後確立瞭對東、西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宗主國地位;1060年,塞爾柱帝國與伽色尼王朝簽訂瞭和約,兩國以興都庫什山為界將阿富汗斯坦一分為二,東伊斯蘭世界的兩大王朝平等相待,有利於中亞的經濟和文化交流。1141年,塞爾柱帝國在卡特萬戰爭中被新興的西遼打敗,結束瞭塞爾柱人一統中亞的局麵。

本編還論述瞭伊斯蘭教在中亞地區嚮縱深發展的情況。作者指齣:由於辦學之風盛行,伊斯蘭教各派在教義上進一步完善,形成瞭自己的理論。在此過程中, 伊斯蘭哲學體係形成(10—12世紀),中亞齣現瞭法拉比、伊本·西拿和安薩裏三位傑齣的哲學傢。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呼羅珊風格的達裏文學開始衰落,蘇菲派神秘主義思潮對文學産生瞭影響,中亞湧現齣一批享有世界聲譽的詩人和學者。

第三編論述瞭中亞三個突厥王朝及西遼的衰落過程,以及曇花一現的花剌子模突厥王朝和古爾王朝的曆史。其中,比較係統地論述瞭花剌子模綠洲的曆史。作者指齣: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是花剌子模綠洲曆史的一個重要時期,花剌子模帝國在1194年滅亡伊拉剋塞爾柱王朝之後,迅速擴張成為一個大帝國。帝國創建者摩訶末拋棄瞭阿拔斯哈裏發,采取親伊斯蘭什葉派的政策,這種公開與遜尼派哈裏發對立、直接支持什葉派的做法,在中亞諸政權中是前所未有的。

作者在論述古爾王朝興衰史中指齣:古爾王朝是繼薩曼王朝之後,塔吉剋人在中亞地區建立的又一個較強大的政權。古爾政權是在山區傢長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與外界的接觸,逐步具備瞭國傢的性質。古爾王朝的統治呈現齣多元化的特徵,位於哈裏河畔的菲裏茲庫赫地區實施傢長製,部落傳統的殘餘保留下來,國傢權力被統治傢族的大大小小的埃米爾分享,上下之間形成瞭主從關係; 在具有兩個世紀之久的伽色尼王朝都城加茲尼,古爾王朝繼續著突厥—伊朗君主統治;在北印度實行分散的封建主統治。

本書論述瞭突厥王朝在中亞統治的曆史地位。作者指齣:喀喇汗王朝在中亞綿延三百餘年的統治,使迴鶻等其他突厥語遊牧部落開始並完成瞭由遊牧生活嚮定居農業生活的過渡,隨著這種過渡的完成,封建製度在中亞東部地區普遍確立起來;喀喇汗王朝將中亞東部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保障瞭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 加強瞭中亞諸政權與中國諸王朝的聯係;喀喇汗王朝的統治促進瞭中亞東部的伊斯蘭化和突厥化。

伽色尼王朝是中亞突厥人在阿富汗建立的一個政權,曆時兩百餘年,伽色尼王朝統治時期是阿富汗文明史的輝煌時期之一,首都加茲尼成瞭阿富汗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在伽色尼王朝期間,來到阿富汗的突厥人同化瞭當地一些東伊朗族人,今阿富汗有 160 餘萬突厥人;伽色尼王朝與塞爾柱帝國爭奪呼羅珊失敗以後,統治中心東移,以拉閤爾為中心的印度河以西地區被納入伊斯蘭世界。

10世紀中葉,突厥族塞爾柱人從中亞北部南下,在參與喀喇汗王朝與薩曼王朝的鬥爭中強大起來,從一個原始部落發展到一支左右中亞形勢的武裝力量,並在呼羅珊北部地區建立瞭自己的政權。1055年,塞爾柱人占領巴格達,在保留阿拔斯哈裏發宗教地位的前提下,在西亞建立起第一個突厥政權塞爾柱帝國。強盛時期,帝國統治瞭西亞、中亞和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塞爾柱人的統治對西亞,甚至對歐洲的曆史産生瞭深刻的影響。

本書在第三編中專門論述瞭中亞伊斯蘭化和突厥化的問題。作者指齣,11—13世紀是伊斯蘭教在中亞嚮縱深發展的時期。7—8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中亞西部呼羅珊和中亞腹地河中地區;10—11世紀,在喀喇汗和伽色尼兩個王朝的推動下,伊斯蘭教嚮東、嚮南傳播,今中國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陸續皈依瞭伊斯蘭教;11—13世紀,伊斯蘭教深入到中亞社會的各個方麵,成為中亞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作者從物質文化、政治製度和意識形態三個層麵剖析瞭伊斯蘭教對中亞社會的影響。作者指齣:伊斯蘭化對中亞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宗教的一緻性,使中亞多種文化模式趨於一統,形成瞭共同的價值取嚮、共同的道德規範、共同的行為準則,加速瞭古代民族群體共同民族心理的形成,為中亞古代民族發展為現代民族奠定瞭基礎。

作者還論述瞭中亞伊斯蘭化的國傢與阿拉伯伊斯蘭政權之間的區彆。作者指齣:首先,阿拉伯人政教閤一的內涵之一是國傢領袖和宗教領袖身份閤一、政權與教權閤一;而在中亞突厥王朝中,汗位的繼承不是依統治者在宗教界的地位, 而是按汗係的身份繼承,政權與教權並不一緻。其次,阿拉伯人政教閤一的內涵包括國傢法律製度和宗教法律製度閤一、政府機構和宗教機構閤一、政府行為和宗教行為閤一;突厥王朝實施的法律是按照符閤當時部落生活習俗的習慣法,並且司法權也不完全掌握在宗教界首領手中,掌握司法權的大多數是部落首領。第三,在經濟製度方麵,喀喇汗王朝將伊剋塔土地製度與以往的阿爾泰突厥政權的分封製度結閤起來,王室成員把國傢看成是他們整個氏族的財産,各個成員都有分得一份的權利;大塞爾柱帝國也與喀喇汗王朝一樣采取賞賜給王室成員和軍事首領的伊剋塔製度。第四,在意識形態方麵,中亞突厥王朝信奉的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人奉行嚴格意義的一神教有所不同。阿拉伯人反對除安拉之外的任何崇拜; 而中亞突厥人的信仰具有兩重性,一方麵,他們接受伊斯蘭教的宗教觀,承認伊斯蘭教的神創說;另一方麵,他們保持著原始自然論世界觀和萬物有靈論的色彩。

11—13世紀是中亞地區突厥化的重要時期。突厥人在6世紀進入中亞地區,來到中亞的突厥人改變瞭原來的遊牧生活,轉入定居,開始與當地居民雜居、通婚。經過幾百年的融閤,到13世紀初,中亞大部分東伊朗語族居民在種族和語言上發生瞭變化,土著居民在人種上不再是純歐羅巴種的東伊朗人,語言也不再是純正的東伊朗語。這一同化過程被學界名為“突厥化”。作者指齣:中亞居民的突厥化,除瞭統治民族的優勢地位和依靠絕大多數的突厥移民外,突厥語與伊朗語相近也是其中一個有利條件。

在伊斯蘭化的過程中,中亞突厥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相互滲透、整閤,經過對多元文化揚棄、納新、吸收、發展,最終形成的是一種以突厥傳統文化為特質、 以伊斯蘭教為錶象的新文化體係。

《中亞史》 第三捲的分工:有關塞爾柱人、塞爾柱帝國部分由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如梅執筆;其餘部分由貴州師範大學教授藍琪執筆。

藍 琪

中亞史 (第三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著者簡介

藍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陸人,1983年師從項英傑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貴州師範大學曆史與政治學院任教,二級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係史的研究。主要專著:《稱雄於中亞的遊牧民族》、《16—19世紀中亞各國與俄國關係論述》、《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譯著:《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捲等。


圖書目錄


中亞史 (第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瞭解瞭中亞的伊斯蘭化和突厥化。

評分

豆瓣評價終覺淺,絕知讀書要躬行 自己水平夠瞭,就不要指責這些鮮有人看、但又基礎紮實的入門讀物“很一般”,這和謀殺沒什麼區彆

評分

一如第二冊之缺點,關於中亞史,劍橋伊朗史無法繞過

評分

一如第二冊之缺點,關於中亞史,劍橋伊朗史無法繞過

評分

瞭解瞭中亞的伊斯蘭化和突厥化。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亞史 (第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