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2005)
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的赫胥黎(Huxley)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该年度亚洲文化大奖。
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査》、《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江村经济》原是费孝通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原题《中国农民的生活》。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成果,书中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作为费孝通研究乡土中国的代表作品,该书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类学著作之一,被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评分 评分 评分我们对历史的结局熟稔于心,但是对历史的细节茫然无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者很多,但发现问题和解读问题的能力者稀缺,有点懂得为啥要社会学者了。不然惶惶然解决想象出来的问题,实则是在制造问题。
评分农村经济建设的百年困局…发展工业必然导致劳动力过剩,过剩的劳动力无法创造财富则会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但如果不发展工业,其他地区的工业产品就会挤兑当地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地方经济问题…小农经济中的土地的确可以吸纳足够的劳动力,但工业化社会中的剩余劳动又能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以消化?(如何能够在发展本地工业的同时满足人民的就业需求或许是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温铁军提到的“再地化”和“生态化”建设理论上是破局之道,具体实施就见仁见智了。)
评分经典新版
评分对农村社会现象背后的起因和结果做出很好的解释。治大国如烹小鲜,对一个村子亦然。
评分啊,有点难啃,后面二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