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从“自然”出发重构1950-19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体路径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继续改造“内外自然”这一历史时期,以此一时期涌现出的新山水画、“大跃进”民歌壁画、“自然美”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喜剧等文艺、美学实践为具体对象,考察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政治经验(国家建设、新人培养等)。在“自然”这一核心范畴下,本书将看似零碎、分散的文艺实践与美学论争重新整合在一起,使之呈现出“文化政治”的广度与强度,并在理论与历史两方面获得意义的伸展:首先呈现隐藏在各种文艺实践与美学论述背后的核心线索——“自然”的重建(从外在的自然形象及其意义,到人的“自然本性”,再到作为“第二自然”的风俗世界的建构);其次追问这一重建过程遭遇到何种根本难题,以及这一难题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有着何种启示性意义。
想要探讨一个具体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喜剧《五朵金花》,书中曾援引原作者的话:希望观众看完后,能够露出会心的微笑,能够真诚地爱着剧中人物,这样的作品也是喜剧。 但是奇怪的是,当后文继续分析“笑”的内涵的时候,却又对以上这一句话不再提及,而是转而“崇敬的笑”入手,...
评分王钦(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研究中心):自然、偶然性与文艺实践的限度——评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19年第6期。 原文见:https://mp.weixin.qq.com/s/94YxuNXCnG5rBOLC0IYAsA
评分想要探讨一个具体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喜剧《五朵金花》,书中曾援引原作者的话:希望观众看完后,能够露出会心的微笑,能够真诚地爱着剧中人物,这样的作品也是喜剧。 但是奇怪的是,当后文继续分析“笑”的内涵的时候,却又对以上这一句话不再提及,而是转而“崇敬的笑”入手,...
评分(去年12月29日在北大本书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后来因各种原因未能修改成文,发表于此以为存照) 本书以“自然”关联和打通不同的论域:政治、文化、思想、美学,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都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展开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可以在围绕“自然”的一...
评分(去年12月29日在北大本书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后来因各种原因未能修改成文,发表于此以为存照) 本书以“自然”关联和打通不同的论域:政治、文化、思想、美学,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都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展开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可以在围绕“自然”的一...
功力深厚,许多问题点出来了,但是理论链条上似乎有待完整。各种转码有些地方还是略生硬些。简单点儿问,就是,活力在哪儿呢,抓到了没?然而,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了。
评分老早就读完了,很有启发
评分在后记里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哇,就是与作者深交的青年学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呢~
评分在三个维度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主义的综合视域中,去考察“自然”的多重领域,表象,人的“内在自然”,以及作为日常化生活化的第二自然。理论厚实,分析精彩,文字稍精炼些会更好
评分作者貌似没有研究过卢梭吧,何来勇气谈论自然。全书立场不同意,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