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青 总序/01
黄允箴 前言/01
凡例/01
沈知白 中国戏剧中的歌舞及演技 /1
冼星海 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 /5
朱英 中国音乐的出路 /10
吕骥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 /15
钱仁康 “月子弯弯”源流考
——兼谈“吴歌”/24
刘如曾 戏曲现代戏音乐问题 /41
汪培元 朱践耳的琵琶独奏曲《玉》 /47
常受宗 民族器乐演奏的新形式
——介绍胡登跳的几首丝弦五重奏曲 /55
夏野 中国戏曲音乐的演进 /75
时纯之 从创作角度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 /88
黎英海 潮州音乐的调变化发展 /97
沙汉昆 《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与旋法 /107
莫尔吉胡 追踪胡笳的踪迹
——蒙古音乐考察纪实之二 /115
连波 苏州弹词的源流和特色 /137
高厚永 民族曲式中的变奏原则 /149
李民雄 民族打击乐的特性构成和手法/165
滕永然 高腔琐议
——戏曲声腔名考释之一/183
罗传开 日本的段结构与中国的定格68板 /193
刘国杰 试谈二黄腔的源流问题 /198
时自林 安徽戏曲音乐的源流与特色 /207
陈应时 关于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曲式结构问题 /220
费师逊 解释中国传统音乐功能性的三幅图表 /231
江明悙 关于民歌特征的美学思考 /237
黄白 民歌合唱创作札记 /248
刘明渊 论昆曲《牡丹亭》音乐 /255
樊祖荫 我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与流传 /271
成公亮 《二泉映月》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 /281
黄允箴 撞击与转型
——论原生态民歌传播主体的萎缩/290
应有勤 从我国少数民族口弦音阶看谐音律 /303
麓维 略论戏曲音乐的唱奏关系 /315
杨蓄武 支声形态及其思维特点 /331
陈进德 二人台音乐与我国北方民歌 /339
陈复声 京剧皮黄腔生旦分腔的音乐手法 /354
王璨 沪剧与地域文化 /368
蒋一民 黔东南侗族音乐印象记 /374
盒建民 《弦索备考》曲源考释/392
姚婕 试论蒋调/405
周凯模 少数民族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 /414
萧梅 陕北龙眼沟的求雨仪式和音乐/426
查甫尧 论戏曲唱腔板式连接的多样性
——与“散、慢、中、快、散”论者商榷/436
郭树荟 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
——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 /444
刘晓静 《蒲松龄俚曲》曲调风格形成的语言因素 /458
徐元勇 论明清时代的情歌
——明清俗曲/473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