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心理学 哲学 成长 关系 我想读这本书 经典 感悟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4-12-23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推荐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而目的达到后,关系也就中断了。
与之不同,在“我与你”的世界中,“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当我们敞开心扉,不带任何企图与世界相遇时,这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治愈,它可以治愈物欲横流,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却活在了生活之上。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家庭,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这本《我与你》。
马丁·布伯的哲学总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即世界的本质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世界的本质,这一观点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心理剧疗法的创始人雅各布·莫雷诺,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
其实看的过程中,一度是有些难过的。 作者把「我-你」关系描述的太完美太神圣了,几乎是最至纯至真的关系了。在「我-你」关系里,抛弃掉所有现实的桎梏,我对你没有预期没有预判,不会去审视你评判你,你知道我所有的想法和诉求,在你面前我就是最真实的我。这种关系真的算是可遇不可求了,我能确认我所有关系中算是「我-你」关系的,也不过是和一个闺蜜的关系。 同时,书里后半段又提到,「在纯粹的关系之中,你确实会感到完完全全的依赖」。在最纯粹的「我-你」关系里,爱不仅仅停留在了物质和肉体上,不仅仅停留在了获得自身的满足感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交换上,是思想灵魂的共通。所以才会感到完全的依赖,既需求感。这里就很有意思了。「爱」和「需要」,到底哪个更高阶。
评分我真的,对客体关系论本能抗拒,尤其这书充满了一种“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即视感…
评分去年逛书店买了马丁布伯另一版本的我和你,送了朋友一本。读的时候屡次不懂。 未曾想,在今年生日时,被朋友送了这一本。说这是影响深刻的书,再一次读。有些片段依然深奥,但有些字句是下沉时候安抚心静的光,最爱的一段是:洞悉了真相的残酷,并认清了不可颠覆的特点之后,让我们鼓足勇气去爱它吧,用我们的双臂去拥抱。我们的双手将于那握过来的手相遇。
评分油腻的序言导读真给这本书掉价。
评分翻译略弱但表达方式非常有智慧
认识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大腕——欧文·亚龙、朱瑟琳·乔塞尔森、肯·威尔伯——都在他们的书中援引到这本书及其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大概是老派的知识分子,文风喜带着古意的华丽雄壮。作者谈的是相遇,然而透过这本书与作者的精神相遇,已不是件...
评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评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评分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