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邦媛 編著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四七年來台灣。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著有《巨流河》。
2009年7月7日,《巨流河》在天下文化出版。她八十一歲開始寫此書,在山間養生村裡用古老的書寫方式,一筆一劃,足足花了四年時間,完成史詩場景的自傳,將家族史和個人奮鬥史悲喜交集地放置在民國百年的舞台上,讀完的人,無不心潮激湧,感嘆不已。昔日學生簡媜以「一出手,山河震動」形容此書重量;哈佛學者王德威以「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描述此書令人低迴咀嚼,一唱三嘆的感受。
《巨流河》出版後,不僅出現洛陽紙貴的盛況,無以數計自發性的書評、讀後感出現在報章、網路;媒體紛至沓來;讀者致敬、請安、提問的函電不斷,齊先生懇請讀者以寫信代替面見,如此才稍得休養喘息的空間。
2010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折衝與磨合,但終能順利出版,並立刻引起大陸讀者既廣且深的觸思。北京資深記者盧躍剛形容,這是本「拿在手裡不敢輕易打開,打開了不能輕易合上,合上了心裡卻時時牽掛,隱隱不能釋懷的書。」
面對原本對她毫不熟悉的大陸媒體,齊先生不得不以親自書寫的方式,較精確地回答他們的提問。她同時又非常珍視她所收到的數百封貼了郵票的信(她不用電腦),也勾起她想要做一整體回答的念頭,──珍貴的《洄瀾─相逢巨流河》便慢慢成形。
天下文化的編輯選出了大約十分之一的信函,加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內外評論、訪談,濃縮精簡,涵容在這本由《巨流河》的洄瀾所形成的時空之書中。這些相逢,如此愉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一部過渡新舊時代衝突的女性奮鬥史,一部台灣文學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紀,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前几篇很感同身受,引人流泪,后面有点偏向自我传记之嫌,但是也能更全面地窥视台湾文学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特别是后面写到若干年后北京的同学聚会场景,以及只身回到东北老家所见早已物是人非,真的是很潸然泪下。值得阅读。
评分补标。
评分All those years wasted fighting each other. To have a precious few of them back.
评分All those years wasted fighting each other. To have a precious few of them back.
评分All those years wasted fighting each other. To have a precious few of them bac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