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磯裕司:平麵設計師。日本平麵設計師協會(JAGDA)會員,東京文字設計師俱樂部(TOKYO TDC)會員。1966年生於東京,2006年成立日本設計中心小磯設計研究室,2012年擔任北京大思廣告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曾獲日本Illustration展大奬、日本標誌設計協會標誌設計最優秀奬等諸多殊榮。因工作原因從十餘年前便常駐中國,現往返與中日兩地,對兩國的文化均有著敏銳的觀察。
【編輯推薦】
▲“凶猛的黑洞”再襲!
被原研哉譽為“沉默寡言的天纔獵手”,日本設計師小磯裕司用“文字”錶白“設計”。
▲對文字設計的多維思考
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小磯裕司在VI設計、建築物標識設計等領域都有眾多重磅作品,斬獲眾多奬項,而他本人並未止步於對文字的設計,還對漢字與日文之間的淵源抱有強烈興趣。本書便以日文假名之由來的四十六個漢字為綫索,展開他對於“文字”多維度的思考。
▲ 以設計師之眼冷靜觀察中日文化
十多年間遊走於中日兩國的小磯裕司,對兩國文化均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文化生活中的種種細節都能成為他思考設計的著陸點,進而轉化成設計靈感的來源。這本書正是一名日本設計師對中日文化冷靜觀察、思考的記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平麵設計師小磯裕司的設計隨筆集,是作者關於文字設計、設計與流行文化的關係、中日文化等的諸多思考。
設計來源於生活,時刻關注社會,觀察身邊事,亦是設計師的一種自我修養。因工作原因,小磯裕司長年往返於中日兩國,這讓他對兩國的文化、社會都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從從一休哥在地上撰寫佛經的故事,講到日文“し”(死)字寫法的演變曆史;又從日本頂級偶像組閤SMAP的代錶麯《世界上唯一的花》的歌詞,嗅齣近代人過剩的自我意識。他寫日本人為什麼不說“設計”,也奉勸人們不要把文字叫“字體”。
這本書共有四十六篇文章,對應日語的四十六個平假名。日文平假名實際上均源自於中文漢字的草書體,這成為小磯裕司寫作的齣發點。比如,日文的第一個假名“あ”,其來源正是草書的漢字“安”,“安心一下,人類都是一樣的”一文便由“安”字的變化寫起。小磯裕司認為“平假名與漢字的關係,本質上就是日中關係的隱喻”。在本書中,他以敏銳的設計師之眼,從人們耳熟能詳的流行作品、社會現象齣發,去探尋中日兩國的文化淵源,並書寫自己在設計之中與設計之外的思考。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02-07 目錄的五十音順序假名和中文漢字的呼應很有趣 但也能看齣有些不是直譯而是有意構成這樣的聯係 包括章節頁漢字與假名的演變過程也很有意思 / 但還是覺得書名取得太大瞭 即使是題為“日本人不敢說設計”這一節也沒體會到其中意味 所以會有些標題黨的嫌疑 / 內容總歸來說談不上很吸引我吧 / 04-15 看瞭一半就擱一邊瞭 現在又拿齣來看 覺得非常有意思 hhhhh 奇妙的轉換 / 06-23 終於讀完 小磯先生從一個在中國呆瞭很多年的日本人的角度講述這些語言、社會現象等背後的隱藏的文化淵源 還是蠻新鮮的 開始重新思考身邊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
评分沒有想到會在這樣一個時間讀完這本書,起因隻是今天4點半就醒瞭然後磨磨蹭蹭到5點半也睡不著,索性拿著小颱燈在床上讀完瞭這本書。等到來標記的時候纔發現我都沒把它列到在讀裏麵,應該是上周開始讀的吧,忘瞭是哪天。讀的很快,因為越讀越覺得其實很雞肋的一本書,雖然我不太瞭解作者在設計方麵的作品,但是關於他的寫作能力我也真是不敢恭維。大部分都在講作者從前的一些生活經曆和事件簡評,關於中國和日本的“互看”,關於自己在北京生活的想法和一些傳統的日本符號。但是篇幅的短並沒能錶現齣文字的精煉,所以讀完很快就忘瞭。反倒是今天讀的最後幾篇還能讓人驚喜一下,勾勒幾筆。總之,或許直接瞭解作者的設計作品會比較好。
评分內容不錯,不用連續閱讀,適閤地鐵乘車閱讀。以日文的尋源為切入,錶達瞭作者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社科類的普世價值。三顆星的原因是,這個裝訂啊……將近1/3的篇幅毫無意義,空白➕視覺衝擊的文字印刷……紙張好,所以書的重量偏沉。所以減分。理想國不好意思,其實我很喜歡你們的齣版物
评分以為是設計類的書,但並不是。說瞭一些中日文化和現代發展上的比較。作者大概是算親中派的對米米印象不好233茉莉花那裏有點可愛,80年代的迴憶啊。
评分還行還行,一本書有一兩篇可以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