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探宙: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同时也关注方言中的语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继承汉语语法研究传统,特别是结构主义句法分析方法,注重当代句法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合理应用。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语言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代表作《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王冕死了父亲”这个句子,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当作一个难题热烈讨论,因为它的主语不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它的宾语也不是及物动词带出来的,这就多方面地挑战了人们对汉语主动宾关系的认识,成为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个“悬案”。本书分“上篇:分析法”和“下篇:综合法”两大版块,系统地梳理了汉语语法学者在“复杂化”和“简单化”两个方向上的努力和成果。上篇集中讨论了基于动词和移位的“分析”法,详细介绍了生成语法对相关语法现象的研究,包括“领有格提升说”“抽象动词说”“增元结构说”“双动词说”等多套方案。下篇集中讨论了基于句式和移情的“综合”法,其语言学背景是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的思想和“概念整合”理论。关注句式,就是关注整体。相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这种研究思路的核心理念。因此,“综合”法的研究方案都是力求在解释上做到简洁性、总括性和一致性的完美结合。本书虽然讨论的主题只集中在这一个句子上,但却回顾和评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位名家、多种学派、多种角度的相关研究,折射了这半个多世纪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史,成为汉语特殊句式研究方法的一个系统性研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王冕死了父亲”跟“王冕掉了头发”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差异只在于:“头发”是王冕的物质所有物,而“父亲”(并非父亲那个具有肉身的人)是王冕的观念所有物,也就是说,原来“王冕处于有父亲的状态”,现在“王冕不再处于有父亲的状态”了。也许更好的类比是“王冕丢了国籍”这句话。 只不过因为“有父亲”这种存在状态刚好是因为另外一个活人才成为可能的,所以当那个活人死的时候,王冕这种存在状态的相应改变便也被说成是“死了父亲”。
评分感觉当耍耍书看下子就差不多了
评分自“五四”以来,全面否定古文的同时,新文语法的秩序却没能有效建立,之后数十年,中文语法凌乱无序现象愈演愈烈,几到了今日无语法可言的境地。“王冕死了父亲”句本就是中文语法经典公案,众说纷纭几十年莫衷一是,在引入了西方语文分析法之后,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评分薄薄一本专讲一个问题非常受用。文中多处引用沈说,最后以“比喻糅合方针”提供解决方案。其中出现的历时语法、共时语法的争论,以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道从简”的提法还是说明语言学研究离不开哲学。这套丛书适合启蒙。
评分文献综述范本。回顾、整理、反思“王冕死了父亲”一句引发的问题与讨论。 三个原因: 1.“死了”一般认为是不及物动词,挑战“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通则 2.“死了”的主体“父亲”在宾语位置上,出现“形义错配”的问题 3.“王冕”和“父亲”逻辑上存在领属关系,打破了“领属不能分裂”的原则 大体可见中国当代语法学从分析到综合的一条发展脉络。 也可当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的入门介绍与具体操作示范。 整体看下来,感觉是否定生成语法的繁琐、复杂,追求语法解释的简单性。 “十来个移位模型或多或少显示移位不是一个精确的理论” “从方法论上讲,比附不是科学的方法” 最关键的一点可能还是,“要坚持从语言事实出发”,“王冕死了父亲”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语言事实。 最后感慨一句,真热闹啊!(嗯,外行看热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