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头语/001
导论
一百年前的世界趋势/003
二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006
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010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016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018
三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025
四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031
五鸦片战争的意义/037
第二章洪杨革命时代
一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044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049
三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057
四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063
五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070
六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074
第三章西法模仿时代
一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086
二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090
三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一)
——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095
四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二)
——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100
五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三)
——中日战争/107
第四章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118
二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120
三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121
四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125
五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128
第五章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反动势力的解剖/134
二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137
三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143
四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146
第六章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150
二新势力复活的酝酿/152
三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156
四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159
第七章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62
二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167
三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171
四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178
五屡起屡仆的革命军/182
第八章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188
二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191
三革命运动的苦境/195
四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200
第九章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206
二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211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216
四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223
五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233
第十章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政党的产生与演化/245
二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251
三“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258
四讨袁军的失败/263
五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269
第十一章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约法的改造/278
二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281
三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288
四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296
五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303
六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312
第十二章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318
二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322
三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330
四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335
五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339
六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346
七无结果的南北和会/350
八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356
第十三章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365
二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369
三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372
四联治运动中南方的陈炯明的叛孙/378
五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384
六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390
七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394
第十四章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404
二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408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424
四曹、吴的倾倒/430
五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435
六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441
七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451
八北洋军阀的末路/457
卷头语/001
导论
一百年前的世界趋势/003
二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006
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010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016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018
三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025
四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031
五鸦片战争的意义/037
第二章洪杨革命时代
一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044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049
三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057
四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063
五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070
六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074
第三章西法模仿时代
一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086
二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090
三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一)
——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095
四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二)
——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100
五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三)
——中日战争/107
第四章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118
二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120
三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121
四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125
五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128
第五章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反动势力的解剖/134
二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137
三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143
四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146
第六章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150
二新势力复活的酝酿/152
三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156
四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159
第七章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62
二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167
三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171
四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178
五屡起屡仆的革命军/182
第八章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188
二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191
三革命运动的苦境/195
四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200
第九章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206
二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211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216
四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223
五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233
第十章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政党的产生与演化/245
二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251
三“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258
四讨袁军的失败/263
五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269
第十一章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约法的改造/278
二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281
三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288
四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296
五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303
六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312
第十二章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318
二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322
三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330
四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335
五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339
六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346
七无结果的南北和会/350
八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356
第十三章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365
二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369
三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372
四联治运动中南方的陈炯明的叛孙/378
五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384
六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390
七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394
第十四章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404
二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408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424
四曹、吴的倾倒/430
五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435
六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441
七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451
八北洋军阀的末路/457
· · · · · · (
收起)
评分
☆☆☆☆☆
本书从鸦片战争前写到北伐战争后,前后近90年的历史。开篇即点明主旨,描述近百年的时势。专制主义在清朝达到顶峰,内部却日渐衰落,在资本主义国家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天国的崛起从反面推动汉族势力的上升;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加剧满汉间不信任感,不愿改革放权最终被历史的潮流掀翻;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作为封建势力的残余凭借武力继续盘踞在历史舞台。倒施逆行,迷信武力最终被国民革命军推翻。国民党虽取得一时胜利,却也很快腐化。弹指一挥,百年已逝。作者以第三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时代的变迁。不做渲染,不加批判,思路清晰,史料丰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近代史佳作,
评分
☆☆☆☆☆
本书从鸦片战争前写到北伐战争后,前后近90年的历史。开篇即点明主旨,描述近百年的时势。专制主义在清朝达到顶峰,内部却日渐衰落,在资本主义国家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天国的崛起从反面推动汉族势力的上升;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加剧满汉间不信任感,不愿改革放权最终被历史的潮流掀翻;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作为封建势力的残余凭借武力继续盘踞在历史舞台。倒施逆行,迷信武力最终被国民革命军推翻。国民党虽取得一时胜利,却也很快腐化。弹指一挥,百年已逝。作者以第三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时代的变迁。不做渲染,不加批判,思路清晰,史料丰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近代史佳作,
评分
☆☆☆☆☆
倒不是作为历史;作为亲历者的记述与去日未远的追忆,那种现场感最是弥足珍贵。
评分
☆☆☆☆☆
本书从鸦片战争前写到北伐战争后,前后近90年的历史。开篇即点明主旨,描述近百年的时势。专制主义在清朝达到顶峰,内部却日渐衰落,在资本主义国家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天国的崛起从反面推动汉族势力的上升;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加剧满汉间不信任感,不愿改革放权最终被历史的潮流掀翻;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作为封建势力的残余凭借武力继续盘踞在历史舞台。倒施逆行,迷信武力最终被国民革命军推翻。国民党虽取得一时胜利,却也很快腐化。弹指一挥,百年已逝。作者以第三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时代的变迁。不做渲染,不加批判,思路清晰,史料丰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近代史佳作,
评分
☆☆☆☆☆
是一本适合较深度近代史爱好者阅读,资料详实。对一般读者来说太过流水账。
评分
☆☆☆☆☆
评分
☆☆☆☆☆
乡贤李剑农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系大学期间与李剑农同为湖南邵阳人的邓文初师在课堂上所荐读书单中之一本,然而我一直未读。今年年初,我游南京之后,偶检某友人架上之书,取此书试读,不忍释之。乃借出在旅途之中起读。然而心性浮躁,时读时辍,垂半年而后看完。看...
评分
☆☆☆☆☆
读了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发现之前读的关于近代政治脉络的描述都近乎浪费时间,只读这一本就够了。从1840到1928,分为13个章节,事虽芜杂,梳理清晰,人虽纷纭,详略得当,每一阶段的演进关联,皆有联系,加之文笔流畅,既得民国白话文之精髓,又时有类似讲座口语化的...
评分
☆☆☆☆☆
评分
☆☆☆☆☆